“双减”政策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各中小学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政策全面落地,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学习生活。在我们学校,学校以老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会,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辅导等方面拟订出具体措施,扎实贯穿于常规教学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面对教育政策新要求,我们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制订了各项细化制度,在课堂中、作业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科学、合理分层布置作业展开讨论研究。
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从研究上来说,作业时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越好,但你超过了一一个拐点以后,他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他自己的学习效果就越不好。比如说这个孩子,他一个晚上只能做四个小时的作业,他做到12点,他就困得不行了,他要睡觉了,但是你让他硬上他做到晚上12:00,你让他做了六个小时的作业,这个孩子意识越来越差了。因为他体力跟不上了,他学习效率很低,第二天听课也不专心了。
二、老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
很多老师预估布置的作业完成时间会高于学生实际完成的时间。其实这说明老师心里面是没有太多的学生概念的。如在一次布置作业时,我认为这个题目花5分钟就能完成,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孩子10分钟甚至15分钟,有的孩子实际是花了20分钟才完成这一个作业。实际上我布置一个作业的时间,往往是按照班上最好的那个孩子来进行的。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我们还要考虑到日常积累、预习、复习整理、错题整理等额外的时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
二、我们老师要设计分层作业。
刚开学学习新知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套练习里,经常会有几个学生向我反映这道题不会,我仔细看发现题目其实简单,但是需要看你能不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解答。所以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老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孩子不会进行错题整理,从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些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反对绝对的固定的答案。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注重作业的合作性,这个是可选的,未必每一条作业都要合作,其实有的时候合作性作业实施得不好,还不如不要合作,有的时候适得其反。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这几个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好了,学生就真正的提质增效了。我们在探索着、实践着。
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双减”落地,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减负”。落实“双减”虽然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减的同时是在提质,回归到学校的责任就是育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