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闻、名”等15个字,正确书写“南、些”,两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中外闻名”“陡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黄山“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奇”。
3.抓住“飞、落、蹲 、望”等动词,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能仿照课文的描写方式,介绍一块奇石。
教学过程:
版块一:创设情境,出发黄山
1. 小朋友们,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开启了美丽中国行,我们跟着课文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前面我们登上了——山西的《鹳雀楼》;看了——江西省的庐山瀑布。以后,我们还会跨越海峡去——台湾省,游日月潭;坐上飞机,到遥远的新疆,去葡萄沟尝最甜的葡萄。而今天呢,我们要去安徽省赏——黄山奇石。
2. 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什么叫奇石啊?(奇怪、奇特的石头)谁能来读好课题?指生读。(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大家一起读好课题,齐读。
3. 今天我们旅行目的地在黄山,你知道黄山在哪儿吗?出示地图。看地图的时候要注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黄山就在安徽省的——南部。课件出示:安徽省 南部
指名读,强调“省”是后鼻音。齐读。
3.学习“南、部”。
①教学“南”,南方,阳光充足,指着古文字,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树茁壮生长,十字头的横、竖,下半部的点、撇就像小树枝一样,慢慢伸展,一点点长大。
②教学“部”,古代的右耳旁是这样的,下面部分是一个席地而坐的人,上面部分是一个方形的区域,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右耳旁往往和区域或一个地方有关。北方区域叫----北部,西方区域叫----西部。
教学书写“南部”一词。(注意:“南”注意上窄下宽,里面是两横一竖不出头,“部”左宽右窄,左下部分是“口”)
4.课文中也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位置,快速找一找。在哪一小节?(出示第一节)这一段文字中有不少生字词,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指名读。
A点评:景是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风景区 景色)
B这两个四字词语谁会读?(闻前鼻音,名后鼻音)你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
C这里有一个词,谁理解“中外闻名”的意思?学习“闻”外面是门,里面是一只耳朵,这个字的字形就像一个人把耳朵贴着门边倾听的样子,所以本义是听。“中外闻名”就是中国外国都听说的名字,形容名声传播的极远。除了“中外闻名”,这两个词也表示非常有名,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D把这些难读的词放到句子中,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有点长,老师请来魔法棒帮忙,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哦。
5.黄山之所以能中外闻名,是因为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在这些秀丽神奇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怪石)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尤其),是的尤其就是“特别”的意思,让我们一齐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对怪石的喜爱。
版块二:自读课文,初遇奇石
1.过渡:黄山奇石究竟是怎样的奇形怪状呢?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课文一睹他们的真面目。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4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小节号。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请把它们的名称划出来。
2.(1)校对段序。
(2)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圈出了哪些奇石的名字?(预设:你特别会读书,一下子都找出来了)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来,大家可以一起叫叫它们的名字。(金鸡叫天都里还藏着一个多音字呢,“都”)
(3)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些怪石名称,你发现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有什么特点?
预设1: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
预设2: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
预设3: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呢!
识记“仙”字
过渡:一个“仙”字,使得黄山的石头有了神奇的色彩,“仙”是我们本节课要认识的字,出示“仙”甲骨文,我们看一下,“仙”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山”,表示人在山上,指远离咱们世俗人烟、修炼得道而具备神力、可长生不老的人。这样的人我们叫他仙人或者神仙。
(4)你瞧,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多有趣、多神奇!“仙桃”“仙人”“仙女”都来了,“猴子”“狮子”“金鸡”也在黄山聚集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奇石的名字。
(5)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奇石的名字上都有相同的标点符号(双引号)在这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就是给各种奇石起的特定的名字。
版块三:深入黄山,欣赏怪石
1.过渡:我们跟随文字,走进黄山,知道了这么多著名的奇石,你最喜欢哪块怪石呢?找到它所在的那一小节,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你最喜欢哪块奇石?我们按顺序交流,谁喜欢仙桃石?
预设1: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仙桃石(请学生大声地读出来)
(1)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这块石头像个大桃子,我非常喜欢。
师:神奇的样子让你喜欢它。还有谁也喜欢这块石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这个桃子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我觉得很厉害。(标红:飞)
师:大石头居然能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下来,还稳稳地“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怪不得叫它“仙桃石”呢。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你的喜欢,读出仙桃石的神奇。(听你这么一读,这仙桃石就不是普普通通的石头了,而是散发着仙气的神石呢!)
(2)孩子们,再看看这段文字,它用了一个词“好像”,把石头想象成一个大桃子(板贴:想象),写出了石头的样子(板贴:样子)还想象了奇石的——动作(板贴:动作),使得“仙桃石”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啊!我们一起读读感受仙桃石的神奇。
预设2:我喜欢“猴子观海”
(1)过渡:一边走,一边欣赏,这里又有一块奇怪的石头,这是什么石头?原来是猴子观海,谁喜欢猴子观海的,来说说看,你为什么喜欢这块奇石。
生:我觉得猴子看海的动作很有趣。(抱 蹲 望)请你来做做猴子观海的动作。
师:这些红色的字都是我们人的动作,现在把它用来描写的是石头猴子,就把这石头猴子写活了。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块石头,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他把石头的样子想象的成了一个猴子。
师:石头的样子很有趣,像猴子,可是这并不是真的“猴子”,所以“猴子”上面加了双引号,表示不是真的。请你读读这段文字。
还有谁喜欢这块石头?为什么?
生:这只猴子蹲在山峰山,能看到翻滚的云海,我觉得很好玩。
师:是啊,猴子所在的位置非常高,它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上下翻滚呢!像看看这样的云海吗?
师:瞧瞧,奇石配上云海,多么的壮观。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我们一起来读读。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比较难懂,陡峭,有一个小朋友说他可以联系生活,猜出陡峭的意思,你行吗?生猜测。陡峭:指山又高又陡。那谁能来说说,陡峭的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直直的,不好爬上去。)
(3)亲爱的孩子们,在这个陡峭的山峰上居然蹲着一只猴子,这只小猴子正在观海。那现在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读一读。
3.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黄山奇石中的两块石头——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作者在介绍这两块奇石的时候,通过丰富的想象,再加上动作,把石头写的生动有趣。为了使描写避免重复单调,这两块石头的写法还不一样呢。
4.老师这有几块石头也很奇特,仔细观察他的样子,你能不能学着课文,展开想象,当一次小导游,介绍一下这块石头。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版块四:书写汉字,留住奇石
1.观察些,怎么记?是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上部宽大,横变提,下部窄扁,有长短)。
2.师范写,生书写,师点评。
版块五:课后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像这样的怪石黄山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课后,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奇石,介绍给你的父母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