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3课《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2025-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松兰

13课《少年中国说》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泻”、“鳞”等5个生字,读好带有多音字的“鳞爪飞扬”、“干将发硎”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3.能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矞矞皇皇”“纵有千古”等较难理解的词句的意思。

4.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5.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将课文读得连贯而有气势。

2.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活动一:检查预习解题意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单元任务

1.同学们,从本周开始,我们一起走进了第四单元,我们一起体验家国情,感悟强国梦。在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当中,我们了解了三位爱国诗人,读到了一组爱国诗篇,正所谓爱国情怀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者,他就是——生:梁启超。
2、去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 150 周年,有人写书,回忆他的一生,有的地方,举办了展览和座谈会。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梁启超先生的文言文,一起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齐读课题——生:13 少年中国说。原文洋洋洒洒 3800 多个字,而我们的课文却只选取了 184 个字,所以在课题的后面还有一个词叫做——生:节选。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题意

1.揭示题意

1)学生谈对题目中“说”的理解。

2)教师出示:“说”是古代阐述事理、表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说”的篇幅一般不长;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3)结合对“说”的理解,学生谈谈题目“少年中国说”的意思,从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就是阐述关于少年中国的观点的。

2.检查预习

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及多音字的七个词语,点名读。评价学生认读情况,并强调多音字的读音要读准。

2)课前对学生课前学习单中“不理解的词句”进行统计,发现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主要有四个:矞矞皇皇、纵有千古、地履其黄、横有八荒。课件中通过柱状统计图进行出示。

3)学生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还可以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去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3.初读课文

1)将难理解的词语放入文中,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互评。

2)变换句式,发现课文第二自然段之所以读得有节奏是因为句式整齐的原因。

3)将每句句末字变红,学生再读,说发现。

4)教师小结:这段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原因就在于它有着诗一般的节奏和韵律,点名朗读,读出它的节奏。

活动二:品少年中国美好前程

过渡:课文第二自然段不仅有节奏,而且里面藏着很多的事物,圈圈画画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圈画出的事物。

2.出示活动一要求:请大家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抓住最感兴趣的2-3处事物,想象画面,用一两个词语写出感受,填写到表格里。

3.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完成课堂学习单中活动一的内容。

(二)学生交流,导读提升

1.交流带有动物的语句,感悟象征手法的妙用

1)围绕三种动物,将句子读连贯

预设生1:我找到的事物是潜龙,我好像看到了龙从深渊里腾飞出来,给我的感受是震撼。

2:我找到的事物是乳虎,我好像看到小老虎在山谷吼叫,让我感受到非常凶猛。

3:我找到的事物是鹰隼,我看到的画面是鹰隼展翅高飞,掀起狂风,卷起很多风沙。让我感受到了鹰隼的威力。

师小结,指导朗读。一连运用三种动物,引导学生把句子读连贯。

2)发现象征手法,读出轻重变化

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结合资料理解“乳虎”和“百兽”背后隐藏的含义,知道“乳虎”代指少年中国,“百兽”就是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

回扣三个句子,了解作者用“潜龙”“乳虎”“鹰隼”象征少年中国的未来,引导学生重读三种动物,读出轻重变化。

3)了解文章背景,读出轻重缓急

问题驱动:世界上动物这么多,为什么作者只用这三种动物象征少年中国?

播放关于课文写作背景的视频,学生观看,交流观看后体会。

结合视频内容交流作者选择三种动物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就是这样的贫穷落后,任人宰割,但在梁启超看来,我们的中国就是少年中国,终有一天会像那潜龙、乳虎、鹰隼般威力无比、潜力无限。

④借助图示指导朗读,在前面读连贯、读出轻重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图示,读出轻重缓急,读得连贯有气势。

2.交流带有景物的语句,感受意象读出画面感

1)学生交流红日这种事物,说看到的画面及感受。

2)教师指导朗读,读古文不仅要有轻重缓急还要读得声断气连,学生再读。

3)出示动图,学生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读出画面感。

4)借助学过的诗句,了解红日的象征意义。

联系学过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到“月”就会想到思乡之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就代表了高洁的品质。文中的红日就代表了希望。

出示带有红日的诗句,巩固对红日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之意的认知。

5)观看黄河的视频,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指导学生读出一泻汪洋的气势。

3.交流带有“干将”的语句,了解借用典故的作用

1)学生交流“干将”这种事物,说画面,谈感受。

2)教师指导“干将”宝剑是因人得名,生谈自己了解的故事。

3)教师出示古文中的资料,知道“干将”是借用了古文中的典故。回顾学过古诗种的典故,了解借用典故的作用。

(三)教师总结,合作朗读

结合资料,我们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解了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的妙用,梁启超心中那少年中国那朝气蓬勃、威力无比的样子跃然眼前。那梁启超心中美好的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

 

        巧用象征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借用典故                         希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