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邹秀娣,2025.6)
发布时间:2025-06-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邹秀娣

课题名称

教材更替背景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研究

记录人

邹秀娣

学习时间

2025.6

标题

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来源刊物

《英语教与学》小学篇)2025年第4

主要

 

内容

1.打破学科界限,全面挖掘主题内涵

传统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存在浅层化、碎片化现象,且英语学科相对独立,缺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教育部,2022)。基于单学科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可能会局限在有限的视角,而依托跨学科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看待同一主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时,教师要围绕主题统整多学科课程内容、方法和思维方式,识别并提炼出不同学科中与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结构化知识,围绕真实问题组织学生多角度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演绎,对主题意义生成更多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不同学科的碰撞极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新点,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念,开辟出更多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和路径,打破传统教学仅关注语言知识学习的局限性,落实课改精神

2.促进英语双重性质融合,凸显育人实效

《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王蔷、刘诗雨,2023)。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和挑战性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构建更为丰富和立体的知识网络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和交流,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多学科融合的真实问题,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同时,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收获了语言所承载的中外优秀人文及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综合素养,从而实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通过这样双重性质融合的学习过程,学生深度探寻主题意义,深入理解语篇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以综合提升,这-过程中实现了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心得

体会

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深度梳理,提炼主题意义,挖掘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点,设定有待解决的真实问题,链接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精心设置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与评价,发掘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围绕文本主题意义的多学科结构化知识,培养思辨能力与科学创造精神,从而真正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小学英语课堂,实现学科育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