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传统节日》教学过程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黄盼盼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图片,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

1:吃汤圆。(元宵节,正月十五)

 2:包粽子。(端午节,五月初五)

 3:吃月饼。(中秋节,八月十五)

      4:牛郎织女相会。(乞巧节,七月初七)

“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 ” 这些节日很早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已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 从古至今、世代相传 ,这样的节日就叫 “ 传统节日 ” ;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有来历的,它们的背后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还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下吧! 

3.板书课题:传统节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1.师: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自读要求:

①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标了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记一记。

② 思考:课文提到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1.师:这篇课文共有8句话,请8位同学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圈出节日名称,用“——”划出来相应的习俗。

2.男女生轮流分句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三、精读课文,品读赏析

1.师:听!新年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我们一起读——(齐读第一句:春节到——)

A.你找到了哪些春节的习俗呢?(指生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B.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你还知道春节的什么习俗呢?

随文识记“贴”:“贝”表示钱财,“占”表示获得,本来的意思是典当财物,来获取现金;今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组词:贴纸、粘贴)

C.再读第一句

过渡: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

2.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随文识记“巷”:出示图片,请生观察。(像图片上这样,比较狭窄的街道,就叫做“巷”)

A.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呢?课件标示“看花灯”

过渡:元宵节又叫做花灯节,这天晚上,人们都会出门去赏花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花灯呀?

B.欣赏花灯

过渡:花灯不仅好看,里面还藏着各种灯谜,想猜灯谜吗?

3. 出示灯谜图片,生根据提示猜灯谜

过渡:这么好看的花灯,这么有趣的灯谜,难怪吸引了这么多人呢!一起读——“大街小巷人如潮”(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结合图片理解“人如潮”(人多得像潮水一样,比喻人很多。我们也可以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来形容人多)

过渡:多有趣的元宵节啊!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4.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课件)

过渡: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过去后是一个悲伤的节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

5.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A.清明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随文识记“祭”:出示古文字,播放视频讲解“祭”字的意思。

B. 再读句子:清明节是我们怀念先人,祭奠先人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都会下雨,就好像老天爷也在为那些逝去的人哭泣,让我们带着怀念和悲伤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过渡:祭奠完先人,时间继续往前走,今天是五月初五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6. 课件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A. 你找到了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指生回答,课件标示“赛龙舟、吃粽子”出示相应图片

B. 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吗?

是的,主要是为了纪念我们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随文识字“艾”:借助生活用品理解“艾”字(艾草、艾灸)

7.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挂艾草、饮雄黄酒、画额、配香囊、系彩绳......

过渡:过完端午节,我们也放暑假了,农历七月初七是一个浪漫的日子,你们知道七月七是什么日子吗?

8.课件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A. .读完句子,我们都知道七月七是乞巧节,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乞巧吗?

B. 女孩子们在向谁乞求心灵手巧呢?这个人就藏在这个句子里,谁能找到?

C. 织女是谁呢?这里又藏着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D. 现在我们也把乞巧节叫做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吧!

E. 现在我们也把乞巧节叫做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读吧!

过渡:浪漫的乞巧节过去了,又迎来了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们一起读——

9. 课件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A. 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课件标示:吃月饼)

B.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

过渡:送走了热闹团圆的中秋节,时间又来到了九月初九,九月初九是个什么日子呢?

10. 课件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A. 你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吗?(课件标示:敬老、踏秋赏菊)

B. 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指生回答:插茱萸、饮菊花酒)

拓展:诗人王维有一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关于,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过了这么多节日了,一转眼又到了正月初一,春节又到了,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传统节日,也了解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习俗,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吗?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跟随着音乐,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课文中这些传统节日,其他民族也有很多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呢?

课件出示:少数民族欢度节日时的图片------

图一:傣族——泼水节

图二:彝族——火把节

图三:蒙古族——那达慕

图四:藏族——雪顿节

六、书写指导

1. 出示生字“贴、艾”,观察字形结构

2. 师讲解书写要点,范写生字,生伸出手指书空

3. 生临写描红,师巡视指导

4. 展示评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