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动力。在小学数学领域,主题式学习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二者的结合,既能发挥智慧教育的技术优势,又能深化主题式学习的探究内涵,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16。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智慧教育的内涵
智慧教育依托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智能算法),实现教学资源精准推送、过程动态监测与评价个性化。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智能化工具提升教育公平与效率18。主题式学习的特征
以生活化主题(如“共享单车分布优化”“垃圾分类统计”)整合数学知识,强调实践性、综合性与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611。
三、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在智慧教育视域下的实践仍面临以下挑战:
教学模式僵化
过度依赖传统讲授,缺乏技术支持的深度探究活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211。
部分教师在主题设计中忽视技术工具的应用,导致资源整合不足47。
评价机制单一
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基于学习数据的动态评价17。
城乡差异显著
农村地区因技术资源匮乏,难以开展智慧化主题学习13。
四、融合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构建“三阶式”智慧主题学习模式
“慧预习”阶段
利用微课平台发布主题任务单(如《组合图形的面积》预习动画),引导学生自主感知核心概念36。
“慧探究”阶段
情境创设:基于数字工具创设真实问题场景(如用地图软件测量校园面积)512。
协作探究:通过智能分组系统组织小组合作,实时共享数据分析结果(如统计家庭月度能耗)68。
“慧延伸”阶段
借助AI学习平台推送个性化拓展任务(如设计“班级绿化方案”预算模型)313。
(二)建立动态化评价体系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如作业时长、错误率),生成能力雷达图,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17。
引入多元评价主体,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智能系统评分914。
(三)资源与技术保障
开发主题资源库:整合虚拟实验、跨学科案例(如数学+科学测量植物生长)513。
建立城乡帮扶机制:通过云端教研共享优质课例,缩小区域差距13。
五、实践案例与成效
某校开展“超市购物策略”主题学习:
学生使用平板扫描商品二维码,收集价格数据;
小组合作分析折扣模型,设计最优采购方案;
AI系统实时反馈计算逻辑,推送变式训练。
结果:学生数学成绩平均提升15%,87%的学生表示学习兴趣显著增强16。
六、结语
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主题式学习,通过技术赋能与内容重构,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向“素养导向”转型。未来需深化教师技术培训、完善资源适配机制,并进一步探索人机协同的教学范式9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