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课万人”看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摘要】: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浙江大学举办的“千课万人”活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这场盛会,来自各地区的名师精准把握时代脉动,敏锐抓住多元化趋势,鼓励不同地域之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取长补短,探索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新途径。 置身于“千课万人”的会场,惊叹于名师课堂上的魅力,这一堂堂精彩绝伦的音乐课看得出名师们扎实的音乐学科素养。 【关键词】:专业技能 学科素养 一、深入解读教材能力 1.理解教材意图。 珠海市夏湾小学解翔老师的课,给我们呈现的《母鸡叫咯咯》一课充分体现了她较强的教学能力,她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课堂结构,在设计上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歌曲的模式,巧妙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将竖笛教学与音乐教材紧密结合,做到唱中有奏,以奏助唱,一“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展开,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唱歌曲,通过听、唱、奏、编等多种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老师创设的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来自台湾台北市大安区铭传国小的黄世杰老师风趣幽默,他注重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给孩子们一个朋友般的童趣形象,以台湾课堂的独特性推动大陆中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贴近实际,教学不离以生为本。重庆市人民小学的谢晓梅老师以《一把雨伞圆溜溜》、《加减乘除》、《I let her go-go》为例,提出歌曲教学必须贴近儿童生活,课堂的首席是学生,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把舞台和精彩留给孩子; 2.理解作品的内涵 来自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黄美华老师讲述了一段她与孩子的音乐文化之旅,解密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密码”,音乐作为人类独特的文化,在学习传承的过程里要有“厚厚的文化味”。“以文化为源”,就是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纳入一个文化背景中,在文化中学习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文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从歌唱教学整合中的困难与困惑出发,阐述了“要怎么做”:以演唱为重点,培养有理解、有表现力地准确歌唱能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以发展学生对歌曲中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为视角的歌曲教学,从多元音乐文化视角出发的歌曲教学,以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或综合性表演为视角的歌曲教学。 二、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作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新时代音乐教师不应该仅仅具备唱歌和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还应掌握除钢琴以外的其他器乐技能,如小提琴、古筝、竹笛等乐器的弹奏技能,特别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器乐技能和丰富的音色,不仅能训练学生对器乐的听辨能力,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如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吴瑶香老师的《幽兰操》一课,吴老师以悠悠古琴声致敬国乐,也传递着中国音乐继承的重要性,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和人文性,优雅、娓娓动听的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进行讲析,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另外,即兴伴奏由于其丰富多变的和声与织体,不仅能够对歌曲旋律进行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还能增添许多新鲜的元素,在歌唱教学中已经用得越来越多。即兴伴奏能力较好的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和学生掌握歌曲的情况适时地对音高、节奏、和声、织体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高超的音乐教学技能 1、语言表达的能力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储百春老师的语言非常的生动,如他在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时,请学生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白的《赠汪伦》,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2.课堂教学的组织 “千课万人”的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不仅精彩绝伦而且节奏把握的有条不紊,每一位老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都让我望尘莫及。对于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来说,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并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比如在发现某些学生在演唱时会大声喊唱,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这就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唱,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嗓音的方法,启发学生采用弱声和轻声的方法歌唱,即用呼吸支持的说话和歌唱,让学生恬静地、柔和地进行歌唱,养成“轻轻地唱,静静地听”的习惯,尤其低段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很喜欢边唱边东张西望,老走神。对此,要指导监督学生用手指点歌词进行学唱。这样做既限制了孩子张望的自由,又监督了他们学习歌词,牢记歌词,认识歌词含义。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在老师为主导,学生是主题的前提下给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作为教师需要坚持不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多示范、多鼓励,用耐心和恒心引导有序和有效的学习。 四、总结 “千课万人”点燃了我对音乐教育的思考,作为一位新教师要具备的音乐素养还有很多很多,教坛无边,学海无涯,教师的工作就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特别要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掌握使学生产生创造力的原理方法,并有意识地迁移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让鲜活的教育理论之花根植于肥沃的音乐教育实践土壤之中。只有具备“博”与“专”高度统一的合理均衡的知识结构,将学生引向宽广的未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