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甘为绿叶 邹寒琴,女,1970年6月出生,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教师。从教三十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在各个岗位上成绩优秀,恪守职业道德。热爱学生,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孩子在她的班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她所任教的班级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思维活跃、敏捷,有逻辑性。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有一定的成效。她总是能耐心地和每一位学生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她积极向上,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 邹寒琴老师教学严谨,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龄较长的老教师,能主动、积极帮助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自1988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她多次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教研组长,学科委员会成员。在各个岗位上表现突出,成绩优秀。 在武进区南塘桥小学交流的一年中,她工作认真、踏实、有成效,不计较个人得失,得到该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她经常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表扬的话;热爱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起给老师送礼的风气,但邹寒琴从教三十年,从来没有收受过家长的一分一厘现金。有一次,一个家长知道直接给邹寒琴送礼她肯定不会收,就往邹寒琴电话卡里充了电话费,她知道后立刻告诉家长,这样的做法很不好,另外主动拿出现金还给了这位家长。还有的家长会送一些土特产,搞得她每次都很苦恼,基本上都退回去了,有一次实在没办法,就估算了这些东西的价值,特地买了些学生会用到的学习用品和书籍回赠过去。这样一来,渐渐地,学生家长也就不再送礼了。 对于现在的孩子学习,家长都会有很多苦恼,邹寒琴总是耐心地和每一位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有一次放学后,邹寒琴接到学生鹏鹏奶奶的电话。电话刚接通,鹏鹏奶奶一边哭一边说:“邹老师,我一直不好意思打电话给你,我晓得我家鹏鹏上课不用心,成绩不好,给老师添了许多麻烦,但是老师也不能不管呀。”邹寒琴一听,知道她误会了,哪有老师会不管孩子呢,特别是我们马杭中心小学的老师。因此邹寒琴马上安慰她:“鹏鹏奶奶,你不要急。我们学校的老师绝对不会不管你孩子的,你放心,我明天去了解一下情况再联系你。”为了不引起双方的再次误会,第二天中午,邹寒琴和鹏鹏的班主任打电话,知道鹏鹏进入中年级,语文数学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还多了一门英语,对于没有主动学习习惯的鹏鹏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多门功课不及格。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照样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于是,三位老师商量,把他从第一张桌子调到最后一张桌子去感受几天,表现好了再回到原来的位置,而且每次作业老师都单独指导。了解了情况,邹寒琴老师马上联系鹏鹏奶奶,告诉她事情的原委,让她放心,有事多和老师交谈,不要急躁。后来,鹏鹏奶奶告诉邹寒琴老师:现在孩子进步很大,尤其数学不错!老师对她的孙子非常关心。她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老师们。 邹寒琴平时非常勤俭节约,但对待父母公婆却很大方,每到节日总会给他们准备一些礼物。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还把自己新买的房子特地装修好了给他们住。父母公婆年事已高,住院是家常便饭,每次他们生病住院,跑前跑后最忙的就是她。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拿出1000元钱给儿子,让他第一个到学校捐款。另外,自己学校倡议捐款,邹寒琴立即又捐了1000元。还有,如果有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学校倡议捐款,邹寒琴总是捐款最多的之一。 她能积极投身到教科研中去,参与省级课题《流动儿童学习障碍及其教育对策研究》等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积极撰写各类论文、案例和随笔。多次获武进区论文、案例一等奖,金箔杯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谈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在《常州教育报》发表,《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在《常州日报》发表,论文《 数学:突出核心概念从“双基”走向“四基” 》等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现已有近50篇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 她曾四次获武进区政府嘉奖,获第一批武进区学科带头人称号,在区评优课获奖,曾获马杭片优秀团员、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