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组织建设 教代会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教工之家 师德师能 六五普法 年度考评 党建首页
  教代会 更多>>
  年度考评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工会工作>>组织建设>>文章内容
书写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答卷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8日     点击次数:     作者:梅英      来源:原创

马杭中心小学位于武进城区的湖塘马杭,始建于清宣统二年,至今已有108年的历史。学校于2017年6月组建成立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集团采用了“1校+分校+几校”的多层型模式。本部与法人单位采菱小学为第一层,构成一体化办学模式;与城东小学构成联合型办学模式。目前马杭中心小学本部有学生1701名,在编在岗教师80名,备案制教师4人。占地面积43434平方米,建筑面积19229平方米。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内建有一流的图书馆,馆内有纸质图书66000多册,电子图书10万余册;网络教室3个,所有教室与专用教室均实现班班通,生机比达8:1,师机比达1:1,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新建的采菱小学目前有学生771名,在编在岗教师32名,另有8名代课教师,占地面积37441平方米,建筑面积29061平方米。

2013年4月马杭中心小学接受了武进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办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在高度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要求我校进一步厘清课程理念,增强学校课程竞争力,走个性化办学之路;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特别是五级梯队教师数量与优质学校相比还有差距。根据专家的意见,五年来,我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注重内涵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此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简要汇报。

一、文化共生:立校之魂、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三字,清晰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着力点。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人民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通过“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马小是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马小教育集团是区内唯一一所外来民工子女占比达80%以上的教育集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马小集团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

集团办学理念:承阳湖精神、扬南田文化、育灵动学生、做幸福教师,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马杭中心小学:

办学理念:从幸福走向幸福

办学目标:办教师热爱、学生留恋、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

培养目标:培养初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素养的人

校训:有度。

采菱小学:

办学理念:人在最中央

办学目标:办有精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优质学校

培养目标:培养有正气、有底气、有灵气的现代儿童

校训:努力共向前。

五年来,马小进一步理解了学校文化理念,深耕学校文化表达,让文化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表述。同时,在现有校园环境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微调,以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

新建的采菱小学对学校办学理念、校训、育人目标、三风、学校精神等做了进一步的凝练、梳理、诠释,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做到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让每一个室、每一面墙、每一块石都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实施载体和学生素养发展实践基地。

同时,集团积极完善科学合情的制度文化,拟订并通过了《马小教育集团教职工岗位聘任方案》《马小教育集团德育考评细则》《马小教育集团师德考评细则》,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教职工岗位体系。进一步修订马小教育集团绩效工资考核条例,如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等,经教代会通过并实施。通过完善制度文化,形成严宽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

二、团队共进:自主发展、幸福成长

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教师要求,构建“指南针”教师课程体系,完善我校教师培养内容和方式。

1、打造和谐、坚毅的管理团队

我校通过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和领导干部培训活动,打造一支有气度(全局视野)、有法度(依法治校)、有力度(能力出色)的管理团队。

我们着重打造党建为龙头的“幸福四季”活动。我们将“党建”牵手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进行品牌化、系列化的架构,精心设计“幸福四季”活动,种好“马小幸福树”。

目前集团校级领导有8人,都是7名是中学高级教师,中层干部19人。校级及中层领导中有高级教师20名,占总数的74%,有市、区五级梯队21人,占总数的77.8%。平均年龄41.7岁,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具备优秀的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

2、打造淳厚、认真的教师团队

我们秉承“毓德,修文,务本,铸新”的教风,努力打造一支有高度、有深度、有角度、有广度的教师团队

1)铸师魂——爱与责任助幸福

我集团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已达83.7%。随迁子女家长(父亲)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占比72%(见统计图),部分家长甚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大部分家长是低收入群体,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甚至没有书桌。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不足,需要教师更多的“爱与责任”:爱,让我们的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帮他们梳头、整理个人卫生;爱,让我们的老师常备爱心外套,给孩子及时送去温暖。责任,让我们延长拼音教学时间,老师每天带着孩子牙牙学语;责任,让我们的老师时刻关注孩子家庭学习状况,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并送去学习用品……“爱与责任”成为马小师德之魂。五年来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班主任,王华英老师获得常州市华英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潘兴芳老师被评为武进区十佳师德标兵,方燕老师被评为武进区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

2)修师能——专业成长享幸福

对新教师,建立成长“步行道”,帮助他们尽快“入格”——建立学科教学规范。对潜力教师,建立成长“快车道”,引导他们准确“立趣”——寻找个人发展方向。对骨干教师,建立成长“爬坡道”,促使他们最终“逸品”——拥有自身教学风格。

不同类型的教师总能找到支点,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例如蒋惠芬,她原本是语文教师,因为爱好书法,被聘为专职美术教师,从此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信息技术教师沈小伟不仅教学上出类拔萃,2015年获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获国家级教练员证书,在常州大市声名远扬。音乐团队骆英、龚仿皓、陈雯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舞蹈竞赛一等奖,课本剧、合唱也屡屡获省、市一等奖。

五年来,我集团先后有张晓丹、沈小伟、杨静等31人次在区级以上基本功竞赛、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教师本科学历已达95.7%,比五年前增长11个百分点,4名教师获硕士学位;有市、区级五级梯队教师38人,比五年前增加了10人,占教师总数的33%,在集团教师扩容情况下比五年前增长了6个百分点。

三、课程共融面向全体、紧扣核心

马小教育集团以南田文化为基础,以儿童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核心,以学生未来幸福发展为指向,构建“指南针”学生课程体系。

1、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集团两校都以南田文化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并做到“和而不同”。马小以“培养初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素养的人”为培养目标,细分成四大领域:勤朴、好学、健美、创造。以这四大领域课程为载体,整合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资源,整体建构学校的“南田课程”。 采菱小学以“培养有正气、有底气、有朝气、有灵气的灵动儿童”为培养目标,细分成三大领域:正气课程、底气课程、灵气课程,整体建构采小的“灵动课程”。集团进一步厘清了学校课程的逻辑肌理,重点厘清每一课程所指向的学生素养培养子目标,做到结构更合理,逻辑更严密,成效更显著。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是培养全体学生基本素养,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普惠性必修课程。集团不仅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在前4年中,马杭中心小学主要提出“有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适切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注重挖掘他们的潜力,体现“减负增效”、“低碳教育”的理念。具体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有度;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度;作业练习设计有度;学业成绩评价有度。

17年6月集团成立后两校基于南田文化理解对国家课程提出校本化的课堂主张,分别表征为马小的“有度”课堂和采小的“灵动”课堂,重点抓好语、数、英学科教学。其中语文学科提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新发展课堂”研究,以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体验、文化传承构建“新发展课堂”的四大基石;数学学科围绕“数学人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这一主题,从内容有价值、过程有意义、体验有意思、收获有美感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英语学科以“聚焦语言能力,打造灵动课堂”为口号,以“4E”为教学主张(“4E”即efficient效率高的、elastic灵活的、elegant优美的、eloquent有口才的),力争将课堂演绎成学生能力提升的舞台。

3、德育课程立体化构建。

南田以“没骨画”闻名天下,德育同样要“没骨”,由此提出“无痕德育”的主张。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淡化说教、灌输,开展适切学生身心特点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

1)德育无痕却有根——南田精神我来学:为了继承南田先生坚贞不渝、精益求精、清雅脱俗的高尚品质精神,每年11月的“南田文化艺术节”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位马小师生心中,除了赏菊、画菊、摄菊、写菊之外,每年都要在低年级开展“讲述南田故事”、“南田知识竞赛”活动;在中年级开展“学绘南田字画”、“吟诵南田诗文”;在高年级开展“学作南田诗文”、“学做南田之人”等活动。诗、书、画之韵味,“看似无痕胜有痕”的画菊之法,让队员时刻感悟着一种意念上的幸福。

2)德育无痕却有体——活动课程我来绘:按照领域、年段、参与率三维指标,建构我校德育课程的网络体系。围绕“打造马小幸福娃”的口号,开展了“底色、主色、亮色”等三色活动。如:一年级的“知福礼”,学生感知幸福,快乐启航。三年级的“惜福礼”,学生珍惜幸福,拥有梦想。六年级的“行福礼”,学生践行幸福,扬帆远航。在“五小评比、幸福舞台、公民教育”等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滋养德性、孕育梦想,努力营造不经意间的“幸福”瞬间,感受其“润物无声胜有声”的不竭魅力。

3德育无痕却有法——自主管理我能行让队员自主管理文明监督岗、升旗仪式、校园橱窗、南田电视台、黑板报、主题队会、鼓号队、班级文化等少先队阵地,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强化辅导员队伍,设立“南田育人奖”;建设家委会队伍,设立“幸福家长奖”;整合社区资源,聘请校外辅导员。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合力德育网络。在淡化说教的活动中实现“此处无痕胜有痕”的幸福效果。

4)德育无痕却有形——收获成果我前进:全体师生、家长在马小体验了成长的快乐与梦想,也收获了许多有形成果。江苏省(市、区)辅导员风采大赛一等奖、常州市十佳辅导员、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武进区十佳辅导员、武进区十佳少年、武进区“好爸爸(妈妈)”、全国(省)优秀小社团、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常州市“七彩夏日”一等奖、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大队”、武进区德育先进学校、武进区德育工作优秀项目、连续11年被评为武进区少先队基础建设“五星级单位”、连续9年获得省、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评比一、二等奖。

4、社团课程多元化落实。

我们秉承“为了幸福的承诺”理念,依据“抓普及、多途径、全免费、重熏陶、崇创新、求天趣”六大原则,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各项校本课程,构建满足学生幸福成长的课程体系

抓普及。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我校在一二年级中开设《情境舞》校本课程,1-6年级中开设乒乓、书法校本课程。学生全员参与,沉浸在校本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中。

多途径。我们的校本课程既有全员参与的普及性课程,也有发展学生特长的少年宫社团活动;既有安排入课表中的如乒乓等课内课程,也有像《幸福大舞台》那样的主题式活动课程;既有在校内实施的学科课程,也有像公民教育那样需要延伸到校外的综合实践课程。

全免费。所有的特色课程我们不向学生收一分钱,学校尽了最大的努力,四处筹措经费,外聘教师,挖掘自身教师资源。让同在蓝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

重熏陶。我们创设了良好的特色教育环境,既有有形的物质环境,也有无形的音乐、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幸福。

崇创新。南田先生在艺术上勇于创新,“耻为天下第二手”,几乎以一己之力创造了“没骨画法”,他的这种创新精神也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追求。我们在开设、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潜能与特长。

求天趣。南田先生主张“率意落笔”,“澹然天真”。我们在南田文化的熏陶下,从儿童角度开展特色教育,以启迪智慧、陶冶情趣、涵养品性、健全人格。

在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同时,校本特色也成为学校的亮点。在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同时,校本特色也成为学校的亮点。

信息技术特色鲜明。学校获得2017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二等奖,2017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展评活动“少年极客”特奖。2015年、2016年江苏省信息与未来夏令营一等奖。2016年、2017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一等奖。武进区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武进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武进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多个,近3年累计获得63个区级以上竞赛一等奖。

科学教育成果显著。我校连续多年在江苏省金钥匙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多次获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称号;连续6年获得常州市国际数棋比赛团体一等奖,2017年获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常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体育竞赛硕果累累。乒乓连续多年获武进区中小学比赛男女团体第一,2016-2017连续两年获常州市总分团体第一,在省比赛中男女团体双双挤入前五。田径成绩突出,2013-2017年度,我校田径队连续获武进区中小学田径比赛团体前五,2016年获武进区团体第一,并代表武进区参加常州市比赛,获团体第二。冬季三项、足球、篮球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女子足球队在2017年常州市秋季联赛中获丙组冠军。

南田书画传承有序。连续多次参加区级、市级、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项目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并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区级、市级中小学艺术节比赛获一、二等奖,参加中小学书画、摄影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连续几年参加市级“生命之水”主题活动书画类作品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连续多年参加规范汉字现场比赛和市级青少年书法现场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多幅学生书画作品在刘海粟美术馆、凤凰谷展览馆、武进文化馆等展览场馆展出。

艺术教育争金夺银。2014年,舞蹈《暖》先后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舞蹈比赛第一名、常州市舞蹈比赛第一名、江苏省第七届少儿舞蹈大赛一等奖。2016年,《青蛙历险记》获武进区方言短剧比赛一等奖,器乐《战台风》获“走进澳门”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17年,校园剧健健变形记先后获得武进区中小学生短剧比赛一等奖、常州市短剧比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八届校园心理剧目一等奖,同时马小“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创作示范校”称号。舞蹈《伞下的微笑》、器乐《龙娃戏鼓》、合唱《四季的问候》、《八只小鹅》分别获得了常州市的舞蹈类、器乐类、合唱类比赛的一等奖。我校还两次获得武进区“最美古诗词”小学组一等奖,常州市“童谣伴我成长”比赛二等奖。

近一年来,我们不仅仅满足于社团课程的争金夺银,本着习近平总书记“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精神,我们更加关注到了“每一个”,开设全员参与,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的“自课程”。每周五下午都是学生欢乐的海洋,我们积极拓展优质教师资源渠道,引入社会师资力量,开设了80多门高质量的自课程,采用课程菜单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主成长。今后我们将举办课程展示评比活动,提升社团课程实施的质与效,形成精选课程创品牌、普选课程重落实、课程展示促成效的良好生态。

四、管理共情以人为本、精致有度

学校始终将“精致”定为管理的主题,坚持井然有序、精简有效、科学高效、张弛有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提升常规管理的水平,打造幸福校园

1)一日常规井然有序

我们将管理重心下移,每个人用心做每一件事,人人都是学校管理者。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办公平台,发布通知、监督检查、总结反馈,校园内部邮件发布值日情况汇总,数据来自每日轮值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并接受每一位教师的监督。

2)项目管理精简有效

我们推行以项目为对象进行系统管理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先后建立了文化建设、乒乓、信息、书法、德育等特色项目;平安学校、绿色学校等创建项目;年会活动、团队活动等活动项目;有度课堂研究、名师工作室等教学研究项目等。缩短了从校长到教师的垂直距离,提升了项目完成的效益。

3)文化管理张弛有度

我校制订与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凸显文化管理的作用。我们平时讲得最多就是“响鼓不用重锤敲”,“聪明人不会跌倒2次”。我们用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

2、提升后勤管理的水平,创建平安校园

(1) 攻难点,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在实字上做文章

我们做好校园各项安全工作,经常性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张卫平校长在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对马杭中心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提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请交警部门长效整治学校前广电路车辆乱停放问题上、放学时段设置临时停车区域,确保家长接送车辆临时停放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二是请高新北区管委会拆除原广宇花棍老厂房,建设城市绿地或学生家长接送临时停车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三是区综治办牵头,协调高新北区管委会、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全面疏通马杭桥西侧南麓车辆通道,使进出学校车辆可以从桥涵右侧绕行,建立车辆右进右出的绿色通道目前这些建议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

2)解热点,改革后勤服务工作,在精字上做文章   

我们按照区教育局出台的《伙食费管理条例》,全面建立健全食堂的监督机制。每日公布菜单,聘请膳食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食堂内部事务监督,定期召开用餐师生座谈会,学期结束时全面总结食堂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每天值日老师都对学生的用餐浪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3)抓重点,管好开源节流工作,在细字上做文章

我们开展开源节流工作,主要是水、电、纸。强化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意识,不定期对班级、各处室的电教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督促有关班级做好节约工作,坚决杜绝无人灯、晴天亮灯、无人水的现象,尽可能鼓励师生节约纸张,学校办公采用双面打印,对于学校的纸张使用出台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登记手续,坚持勤俭办学,杜绝一切浪费现象的发生。

4)控弱点,加强后勤人员管理,在严字上做文章

食堂把好卫生关。我校食堂工作人员持上岗注重抓好细节,保证加工环境卫生和加工流程上每个环节的严密性,确保每位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门卫把好安全关。一方面学校注重了技防、人防、物防措施的落实,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另一方面加强门卫管理,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学校加强与派出所、交警队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警校联防制度,购买安保设备,由于措施得力,近几年来我校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3、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建设数字校园

1)加强硬件建设。我们改建了一个微机室,改造了校园无线网络系统,一年级6各班级更换了班班通,使用了西沃一体机,新建了一个多媒体观摩教室。

2)加强软件服务。我们重新制作了以信息传递、公文流转、资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办公平台,进一步完善学校资源库建设,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水平。我们加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对“云课堂”、“E学习”等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式的学习研究。

4、提高家校合作的水平,共建和谐校园

1)加强家校联系工作。我们明确要求做到“四个一”:每学年召开一次校级家委会会议;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每周在家长朋友圈发一条家教讯息;每天一次把学生作业任务报告给家长。倡导家长也做到“四个一”:每天检查一次孩子的作业;每周至少和孩子进行一次交流;每学期到学校参加一次活动;每年读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

2构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教育网络。一是每学期末向湖塘商会、社区汇报学生在校情况,由湖塘商会、社区对优秀学生进行激励、表彰,形成全社区都关心学生的舆论氛围。二是整合关工委、妇联、共青团以及民间资源,成立各种小小志愿者队伍,帮助学生在双休日和假期也能获取良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爱心体验。

五、成绩与收获

自上轮督导评估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 2013-2015年度武进区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十佳小记者站、武进区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进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武进区工会考评一等奖,在武进区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级,2016—17年度获得武进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

六、问题与不足

1、集团本部与采菱小学层面硬件设施不均衡。采菱小学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学校,硬件设施很好,但马小硬件设施相对较差:3幢教学楼建于2002年,已经比较陈旧,设计上存在缺陷;学生食堂也比较拥挤,只有一个出入口,存在安全隐患;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照常州市新优质学校标准也已经落伍,微机室、中心机房、班班通大多是2010年前后建设的,已难以适应优质办学的需求。

2、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教师缺编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术科专职教师严重缺乏以体育教师为例我校只有4名专职教师,尚缺5名,其他术科同样如此。二、教师队伍质量有待提升。全集团目前五级梯队教师比例已占到教师总数的33%,与4年前相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能符合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的需求。三、教师主动发展意识欠缺。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知识天花板、能力高原期,满足于现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因为生存压力而倍感责任重大,因为争先创优而不断前行,因为文化驱动而追求高位发展,这是我们全体马小人始终保持工作热情的不竭动力。相信有区教育局的英明决策,有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们马小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8年4月18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