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怀旧文化也好,作为一种心情记录也好,写信,在偷得一日闲的时候,重新体味它吧。拿起手中的笔,我把这一刻的感受也写成字,给自己和身边的人。 怀念写信 一 凡 整理旧物,在抽屉的底层寻到几封早年的书信。展开,重读,记忆顺势铺满纸张,极像窗子外淌了一地的春色。 就这样开始怀念写信了。把字写在纸上,实在是把心情写在了纸上。 字迹无论好看与否,都终归是一个人独特的象征和代表。千里之外,见字如面。往往信的内容还没读,单是看到熟悉的字体就眼眶湿润了。这是电子邮件之类所无法代替的感动。 去年春节,意外地收到朋友寄来的两张手写贺卡,我珍宝一样地收藏了起来,与其说是收藏卡片,倒不如说是收藏那种触动心灵的东西。匆忙的生活节奏,快餐文化的鼎盛,的确是便捷了人们的交往和沟通。一个短信、一个电话,迅速地联络到彼此,快是快了,但似乎少了许多回味和期盼。 还记得儿时第一次写信,是给出差在外的父亲。灯下,工工整整地爬满格子,折叠成纸鹤,寄出,然后掰着手指等待父亲的回复,那种心情就像期待自己栽种的花儿能在一夜之间开放一样。我还记得,偷偷拿苹果贿赂传达室的瘦老头,自以为聪明得不行。但事情的结果是,我没有收到回信,父亲更没有看到我的信,因为那寄出的信封上只有三个字:父亲收。 想起这些,心头依旧会漾起幸福的波纹,在今天和以后的岁月里。 写信,笔是犁头,纸是田地,心意是一大把甘甜、柔软的种子。 离家求学,出外工作,客居他乡,都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浓重。多少个寂静的夜晚,把亲人的牵挂读了一遍又一遍。握住笔,在雪白的纸张上,听自己的心情沙沙作响。写完,长长地吐口气,尽量不让眼泪流出来,可一别过脸,还是有潮湿的液体滑落嘴角。 记不清自己多久没有写过信了,但一直记得写信的那份独特感觉。撒一大把种子的酣畅,期待绿色的风过后,是满园子的浓香。无论亲情、爱情、友情。 作为一种怀旧文化也好,作为一种心情记录也好,写信,在偷得一日闲的时候,重新体味它吧。 拿起手中的笔,我把这一刻的感受也写成字,给自己和身边的人。 (选自2007年7月26日《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