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人,他们寻常得常常被我们忽略,可是这个世界,却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善和暖,一点一点美好起来。 那些温暖的…… 丁立梅 邻家女人,上街买菜,“捡”回一老妇人。老妇人衣着整洁,不像久经流浪,或无家可归的。却神情呆滞。在街上见到邻家女人,就一直跟她后面叫小毛。小毛是谁?无人知晓。揣测,或许,是老妇人的女儿。 邻家女人本想一走了之,篮子里一蓬菜蔬,提醒她快快回家做饭去。回头,却瞅见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那脸上,毫不设防地,写着对他人的依恋。她的心当下软了软,想,要是她不管,老妇人不定流落到什么地方去呢。于是,她把老妇人领回家。 老妇人这一呆,就呆了半个多月。这期间,邻家女人像对自家老人一样,好茶好饭待她,还带她去浴室洗澡。一边满世界留心着,哪里有寻人的。老妇人除了说小毛小毛外,不记得任何的人和事。有人跟邻家女人开玩笑,你还要为她养老送终啊?邻家女人说,真的那样,也无所谓啊,不过是煮饭时,多放一碗水。不久的一天,老妇人的女儿终于找来,对邻家女人千恩万谢。邻家女人不在意地笑,说,匀出一口饭,就能救活一条命呐。 去国贸大厦旁的广场散步,在晚上。总看到一群快乐的人,随着音乐在空地起舞。每天的每天,都是如此。音乐的来源,原是一台旧收音机。后来换了,换成簇新的DV机。一辆自行车架着。观察过几次,发现自行车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 跳舞的人,是不定数的。谁高兴了,都可以进去跳两圈。不断有人加进去。起初也只是一些老年人,后来一些年轻人也参与进去了。快乐在音乐中沸腾,单纯的飞扬的。 某天,我在一边看着,终忍不住,走过去问那对老夫妇,是免费来这儿放音乐的么?他们说,是啊,每晚七点准时到。 瞧,这都是我们新买的碟片,买的新华书店的,正版的,效果很好呢。老妇人举着新买的碟片让我看,我看到碟片上印着飘飞的裙裾,是些慢三或慢四,全是舞曲。 我倾听,效果果真很好,音乐似泉水潺潺流。我开玩笑说,可以适当收点费的呀。老妇人笑了,收什么费呀,自己找乐子呗,看着大家高兴,我们也高兴。 原来,这世上,只要匀出自己的一份快乐,就会快乐另一些人,甚至,一个世界。 小城里,蹬三轮车的人,多。满大街随便走着,就有车夫跟后面殷殷问,要车啵?我曾烦过这个,觉得他们特缠人。近日却偶听来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说的就是这样一群三轮车夫,他们不富裕,有的甚至很贫穷,却能自发地,去照顾一个不幸的老人。老人有过幸福的过往,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一次车祸,却让一个幸福的家,瞬息间支离破碎,老人的两个儿子,双双遇难。所得赔偿金,老人分文未要,全给媳妇了。家产也悉数分光。孑然一身的老人,混在一群三轮车夫里,蹬三轮车谋生。但因人老体衰,再加上三天两头生病,养活自己,也是难的。好在有其他三轮车夫帮衬着,不断送吃的送用的。 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些人,他们寻常得常常被我们忽略,可是这个世界,却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善和暖,一点一点美好起来。现在走在大街上,我的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停在一些三轮车夫身上,是他,还是另一个他,在默默匀出自己的温暖,送给他人?他们的脸上,没有答案。他们一如以往,为生存奔波着,路过你身边时,还会殷殷问,要车啵?眨眼间,他们的身影,没入人群里。再走进人群,我的身前身后,总像流淌着一条温暖的河。 (选自2006年12月《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