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孩子,肥胖的身影越来越多,动作越来越迟缓。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迟钝,甚至麻木。 让孩子“乞讨”三天 前一段时间,学校举行庆“元旦”体育游戏系列比赛。我把这个消息在班上一说,同学们群情激昂,踊跃报名。我告诉班长,让她在体育课上先初选一下。 没想到体育课一下,班长就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里,向我诉苦:“张老师,还是您亲自去选吧。我实在挑不出来合适的人选。”她看我一脸疑惑,解释说:“他们一个个跟小肥猪似的,别提有多笨了!” 课间操时间,我集合报名的同学,让他们先比试比试。一看,还真像班长说的,有近一半的学生,属于肥胖型,平常走路,都是慢吞吞地。让他们跳绳,真是有点勉为其难。跳不几下,就气喘吁吁,头上冒汗了。 可真得去掉他们,连参赛的人数都凑不够。最后,只好肥中挑瘦,勉强选好了队员。 他们训练得倒是很卖力。望着他们胖嘟嘟上下跳动的身影,我想起一位去美国讲学的中国学者写的一篇文章,在文中,他讲述了朋友杰克的儿子在幼儿园做“乞丐”的事:那是幼儿园搞得一个为期3天的“要饭”课,旨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粮食,同情穷人。整个幼儿园里,只有几个孩子担任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其他的孩子都要去扮演穷人、乞丐和流浪汉,他们在这三天里得到的食物非常少,而且都很粗糙,这些孩子第一次尝到了挨饿的滋味。老师还在旁边解释:直到现在,美国还有100万无家可归者,而在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乞讨为生。 回味着书中的这个故事,我在想,假若这个活动是在中国的幼儿园,我真的有点怀疑,活动能否顺利地举行?有几个家长支持?且看那位美国家长,杰克认为,3天的饥饿,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损害,而一次这样的忆苦教育,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同时也会对世界的整体形式,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孩子,肥胖的身影越来越多,动作越来越迟缓。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迟钝,甚至麻木。 让我们的孩子,也“乞讨”三天! (选自“语文天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