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也并非完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他们对人生中的“失”,即失败、挫折、错误等能正确处理,从“失”中看到“得”。 生活中的智者 木 隶 智者,指有智慧的人,他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辨析判断生活现象,往往出语不凡,高人一筹,简单、通俗的话语中常常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智者又被人称为哲人。 提起先哲,中国的,人们首推三“子”:孔子、孟子、老子;外国的,人们不忘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如普罗塔哥拉等。普氏是第一个自称为智者的职业教师,收费传授辩论术。想来他思考问题敏捷,口才一定错不了。孔子在我国被尊为“万世之表”,在封建社会,“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孔子思想的威力。普罗塔哥拉强调“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常存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的确也充满了辩证法。 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遇到“智者”,他们很不经意的几句话,就可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大影响。 50多年前,我在农村老家上小学。学余,孩子们常在一起玩一种“鸡啄虫、虫滚杠、杠打虎、虎吃人、人捉鸡”的纸牌游戏。邻居一位大叔,聪明过人,吹拉弹唱,缝补编织,无所不通,算上村里的能人。他常凑上来看我们玩,一次,他说:“你们看见了吧?一物降一物,谁也别逞能。做人呐,能屈能伸是条龙,只屈不伸是条虫,不屈不伸是棍棍。”我国自古就有“大丈夫能屈能伸”之说,在实际生活中,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讲究点策略,遇人遇事,只硬不软,或只软不硬,都可能吃亏误事。 40多年前,我到北京上中学。刚读完高一,一场大病突如其来,在门诊打针吃药不见好,只好住进了医院。我们病房的住院医师是一名中等身材、面庞白皙、待人和善的年轻大夫。也是一种缘分,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我的病渐渐好转,出院后,我们还有过一段书信来住,每次他都鼓励我要坚定信心,病一定能彻底治好。这时,三个月的病假期已满,按规定必须休学。一休学,就耽误毕业时间,很犹豫。他又给我写信,说该休学就安心调养身体,耽误毕业虽说不好,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实在的,我逐步理解人生“祸福相依,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的道理,就是从他说的这八个字开始的。尽管自己一生平淡,没什么大福大祸、大起大落,但从中体味到的“凡事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勿求十全十美”的哲理,的确使自己营造了一份淡泊名利、荣辱不惊的平和心态,而且受益终身。现在,这位大夫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健康学专家,他与其他医学专家提出的包括“平和心态”在内的健康“四大基石”,正在惠及亿万百姓。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我本人,不但未被病魔击倒,身体反倒日见强壮,快60岁的人了,每天健步走10多里路,不带喘气的。我感谢这位当年给我点拨迷津的“智者”医生。 30多年前,我在京郊一家大型企业的职工子弟学校当老师。那时,大家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尤其是住房紧张,每到单位分房,大家就都揪着心、瞪大了眼,虎视眈眈。只有一位外语教师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一日吃饭后,我们几个住单身宿舍的老师坐在一块儿聊天,话题从分房转到人生最高兴最痛快的事是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说,眼下最痛快的事是能分到一套住房,而且大点儿更好。这位外语老师却很不在意地说,天安门广场大,你去住一宿试试。人吃一口饭,人睡一张床,人这一辈子为吃、住所累,意思不大。追问他什么事最使人快乐,他竟莞尔一笑,说道:在城里逛街,一时“内急”又找不着厕所,东找西撞,好不容易找到公厕,一步跨进,找着茅坑蹲下去的那一刻,就是最痛快之时。大家哈哈大笑,话虽粗俗,倒也在理。所谓快乐,所谓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现实的意念。恢复高考后,这位外语老师考上了研究生,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涉外工作人员。 智者也并非完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他们对人生中的“失”,即失败、挫折、错误等能正确处理,从“失”中看到“得”。就正像现在的成功人士常说的,失败和教训也是财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智者”的辩证法。 (选自2005年06月13日《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