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庆幸自己命运的同时,对燕子怀有深深地同情。而燕子却似乎并无什么抱怨,她已经习惯了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乡村生活,心甘情愿,尽职尽责地操持着她的小家。 小村纪事 李建春 70年代初,在冀中平原上一个美丽的小乡村里,曾经承载着我一段欢乐的童年时光。由于父母两地分居,便把我送到乡下由二姨照顾。在那里,我生活了近5年,结识了许多小伙伴儿,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位名叫燕子的姑娘。 燕子比我大三岁,家里很穷,父亲病逝后,体弱多病的母亲带着她和一个小弟弟艰难度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燕子只有十岁,做饭、拾柴、挑水样样行。我对燕子充满着好感与同情,她也因我是从城市里来的,处处关照着我。有一次,一个男孩把我打翻在地,抢走我精心制作的毽子,燕子见后挺身而出,将毽子夺回来,并大声喝斥,她的威严使男孩落荒而逃。 我和燕子成了最好的伙伴儿。春天我们一起挖野菜;夏天,我们顶着太阳捉知了;秋天,我们一起刨花生;冬天,我们又冒着严寒一起堆雪人,尽情享受着童年的乐趣。一个皓月悬空的秋夜,我们在房顶上谈天说地。我向燕子许诺,将来一定带她到城市去玩一玩,她高兴极了,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等长大了也到大城市里工作。”说着悄悄话,我们陶醉了,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 黄昏时风雪交加,原本寂寞的乡村之夜更有了几分苍凉。就在那个黄昏,燕子披着一身雪花,气喘吁吁地跑到二姨家告诉我一个秘密:她娘给她订婚了,是10多里地之外一位有钱的人家。她难过地站在我的面前,眼里噙满了泪花。当时我很疑惑,为什么小小的年纪就要订婚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换亲”,当时在农村很盛行。就是燕子嫁给男方,男方的妹妹再嫁给燕子的弟弟)但看到好伙伴儿痛苦的表情,我心里难过极了。对于燕子来说,一切美好的向往都将化为泡影。 打那以后,燕子变得少言寡语,常常一个人发呆。 不久,妈妈来接我到城里上学,燕子来看我,她怯怯地靠在门边,目光中含着惆怅与无奈。 走的时候,二姨一家人把我们送到村口,燕子匆匆跑到我跟前,慢慢从口袋里掏出两根扎辫子的牛筋绳塞到我的手里。我默默地看着燕子,并安慰着她:“我会给你写信来的。”当我们上路很远再回望小村里,还能看到燕子呆立在村口的身影。 在回城的最初日子里,我和燕子隔不多久就通一封信,我们谈学习,互相勉励。但后来,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使我渐渐淡忘了那个小村和对燕子的承诺。我和燕子的通信越来越少了,终于我们失去了联系。 若干年后,当我回到那个小村探亲,并寻找到燕子的时候,我几乎认不出她了,刚刚20岁的她,已经当了孩子的妈妈。岁月的风霜使她看上去更像一位中年妇女。我们之间的话语不算少,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回忆,然而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更多的话题。 我心里酸酸的,这就是生活吗?我在庆幸自己命运的同时,对燕子怀有深深地同情。而燕子却似乎并无什么抱怨,她已经习惯了那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乡村生活,心甘情愿,尽职尽责地操持着她的小家。 当我离开小村时,燕子从婆家匆匆赶来,并送我一篮红枣,像小时候一样,又目送着我们上路,不同的是,她已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天真的女孩了。 (选自2006年11月《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