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如果人人常怀感恩之情,感谢之心,那么家庭才会有幸福,社会才会有温暖,充满和谐。 心怀感恩 程传水 近日收看央视"情在人间"专题中的两则故事时,泪流满面,思绪万千。 一则讲的是"凤凰琴"的故事。说的是在陕北一座小镇,一家三口,父母勤劳,女儿乖巧,日子过得殷实。然而灾难从天而降。母亲遭遇车祸,大脑重伤,全身瘫痪,丧失言语。为给母亲治病,父亲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从此女儿用自己幼嫩的肩膀,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由于母亲口不能言,只能与女儿以眼神和简单的肢体交流,于是懂事的女儿或读父母婚前的"68封情书",或弹父亲留下的"凤凰琴",让母亲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母女俩在困境中坚强地生活着,直到女儿背起母亲,走出小镇去念大学…… 另一则故事发生在山东的农村,母亲3岁时失明,与父亲结婚后,在苦难中一天天把女儿养大。女儿13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于是女儿一边学习一边拾荒,养活着妈妈和自己。她牢牢记着这样的话,"妈妈只有一个,妈妈养育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再困难也要把书读好,长大了挣钱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后来女儿考上大学,把妈妈接到学校。 母女深情演绎人间的感恩之爱。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曾说过的话:"感恩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感恩。" 地球上人的生存与繁衍,是依靠人世间的爱而延续的。大千世界间能够深刻懂得爱的生物,也莫过于人,最懂得用感情和行动抒发爱的也是人。在人类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爱中,父母之爱乃人间的珍珠之爱。人类自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对父母与子女间情爱的记载,诸多亲情故事脍炙人口。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心是这样感恩,才将体现中华文化之美。 但是,这种世代相传的感恩之情如今正在渐渐被淡化。在一些人心中,缺乏懂得感恩的情愫,无法认识感恩的珍贵。"不孝之子"大有人在,"不孝之事"常有发生。这种感恩之情的淡化体现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更集中体现于某类当权者的身上。这类人只顾自己,不问他人,唯利是图,忘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华古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成克杰曾光脚走在上学的路上,王怀忠幼年时曾随家人逃荒要饭,胡长清从不给农村的老母亲一分钱,刘金宝拥有七套高档商品住房,却让母亲和弱智弟弟住在四十年代的旧房里……这些人曾经奋斗过,辉煌过,但忘记了养育的父母,忘记了党和人民的培养,忘记了赋予重任的人民,他们的感恩之心荡然无存,他们的心灵被扭曲,价值观随之改变,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如果人人常怀感恩之情,感谢之心,那么家庭才会有幸福,社会才会有温暖,充满和谐。 (摘自2007年03月23日《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