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名 不管你爱听不爱听,人家叫你“后进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待遇就很难平等。你看惯的是脸色,听惯的是批评;先流的是泪水,后做的是抗争。倔强的自尊,掩不住——那自卑的心理;勉强的欢颜,抹不尽——那酸楚的愁容。也曾努力上进,可架不住那些怀疑的眼睛;也曾“出类拔萃”,醒来——却是一场梦。时隐时现的,是离异父母的身影;真想离开的,是凄凉恐怖的家庭;令人发怵的,是听不懂的课程;更有难堪的,是排行旁上的姓名……听说过——财运亨通的也许就目不识丁;看见过——招摇过市的靠得是投机钻营。于是,有的破罐破摔;于是,有的听天由命。“爱心”清脆悠扬,谁知道我们的苦衷!
后进生大多很聪明,有的特机灵;后进生保守少,不愿因循守旧盲从;后进生敢想敢做,几番尝试几分英雄;后进生直来直去,不爱搞阿谀逢迎;后进生体魄健壮,因为好玩,正玩在生长发育中;后进生深沉早熟,是得益于以往的逆境;后进生知恩重义,只是深埋在心底层。几度春秋再相逢,对老师最热情!
也许是上帝开的玩笑,有些事儿就硬是叫人看不懂:那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当年曾是后进生;那个常站办公室的调皮鬼,如今是弄潮商海的大亨。“天方夜谭”似的故事啊,却也值得考证:后进生并非处处后进,不该只有一把尺子、一杆秤;后进,只是某个标准下的不足,换个角度就有惊人的本领。后进生并非永远后进,只待那“金不换”的猛醒;后进,仅仅是相对的概念,后进时已埋下了先进的火种。所以,后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清醒;所以,错误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假如把学习搞上去,你就有一股“东风”;假如再懂得些规矩,你就能与大社会水乳交融。爱因斯坦、郭沫若、鲁迅、牛顿、华罗庚,他们都有过挫折,可都是大器晚成。后来者可以居上,荒芜的能够繁荣!因为有宝贵的教训,便可有突发的冲锋。
正视自己,你要反省;相信自己,你要坚定;把握自己,你要持恒;鞭策自己,你要警钟长鸣!“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在希望的田野上”,“天生我才必有用”!前进吧——同学们,我并非单指后进生;前进吧——同学们,我不愿再叫你后进生。但愿——晚蕾突绽结硕果;但愿——神州锦绣腾巨龙!
(摘自《中国教育报》)
我在全班宣读这篇文章,很神圣,真的,我把它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突破口,读一遍,我觉得不过瘾,再读一遍,我在这节班会课上将这篇文章连读了三遍。再看看班级的同学吧,一个个神色凝重,有的甚至嘴巴抿着,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不时地在草稿纸上记着什么;有的则不住地点着头。我心里很高兴,我知道这篇文章的神奇魅力,我知道它已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甚至是灵魂深处。真的,自从我在班会上读过这篇文章后,我班的孩子真的有很大的改变,学习差的同学抬不起头来的很少了,行为差的也在积极改变着自己,学习及行为表现出色的同学也在将一种更为强大的动力注入自己的灵魂深处。
爱尔维修曾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他也会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活中,我们不因花开的早晚而评判它们的美丑,生活中,我们同样不会因祖国的花朵开的早晚而界定他们的好坏,只要我们不放弃,精心呵护,这些迟开的花朵也一样灿烂。上面这篇文章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是一个警钟,对我们广大后进生也无疑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其实上面这篇文章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说,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我觉得班级不是纯粹来管学生、压学生,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的;而更多是孩子们一个生活的舞台,一个交流的空间;更应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人文,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吸引力的地方;是一个让孩子们身心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发展的地方;是一个让人长大后,有着美好回忆的地方。为此,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定位是:不仅仅是管理学生,而更多是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交往、共同欢乐、共同成长,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
(摘自《班主任》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