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托邦”时代,创新我们的阅读模式,其价值应该不在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之下吧? 阅读时光 有无数读者都曾经在老图书馆度过生命中的某些美好时光——尤其是早期的老图书馆,它还没有那么多“办班”大军进驻,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广告,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味道和看起来很忙乱的样子,早期的老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那种静谧和安详,那种超凡脱俗的书香氛围,确实让人怀念。 新的图书馆但愿它是安静的,但愿它少一些甚至于完全没有“创收”之类的冲动,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来说,不要让一切地方都有市场的影子,这大概非常重要,而图书馆有必要第一个成为这样的地方。何况它是这么一座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呢。 作为读者,其实我们非常需要一些小的、实用的、方便的图书馆,这看起来是一个很低的要求,其实并不简单,几乎是一种过分的要求了,但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也是很合乎情理吗?否则为什么叫“图书馆之城”呢? 当然,在“依托邦”时代,以实在的图书馆为依托建立更多虚拟图书馆,大有必要。我们有必要把图书馆资源电子化,并免费地提供给所有有需要的公众。我们有必要开发一些软件,可以让在家阅读的人仍然有一种在图书馆跟大家一起阅读的感觉,可以成立网络的阅读社区,使很多阅读爱好者找到自己的朋友……在“依托邦”时代,创新我们的阅读模式,其价值应该不在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之下吧? (选自《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