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与知不足都需要适度,过分的知足会使生命消极而失去活力,从而被困囿于死水之中;而过分的知不足会最终导致贪婪,常常于攫取中迷失了方向。 只有知道了何时该知足,何时该知不足,人生才会无悔无怨,也许,生命的真谛正在于此。 知足与知不足 包利民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不足同样也是一种境界。前者可使生活充满惬意与乐趣,后者却使人生不断地迎接挑战和进取。 一群鸡在院子里觅食,主人撒了一些米给它们,它们便不停地啄食。其中有一只鸡吃了一会儿便离开鸡群,飞上墙头,在阳光下眯起眼睛假寐,神态恬静而安然。而别的鸡正在为越来越少的米粒而啄咬在一起。我也看过草甸上的一种田鼠,它们从一入秋便开始往洞中储存食物,有时一个洞储满,便向另一个洞搬运,没有一天清闲,漫漫长冬到来之时,它们却是最无忧的。 可见知足与知不足都可使生活充满意义,既不闲得无聊,又不疲于奔命。 有一种小河鱼,只靠一点儿水就能存活,它们常常在游近岸边的浅水时便停留下来,枯水期来临,它们也不向深处转移,只靠着那一点水苟延残喘,自生自灭。米缸里曾跳进过一只老鼠,本来并不很深,它可以轻易跳出来,只是由于贪吃,而使自身变得肥胖沉重,再也无力逃脱。 知足与知不足都需要适度,过分的知足会使生命消极而失去活力,从而被困囿于死水之中;而过分的知不足会最终导致贪婪,常常于攫取中迷失了方向。 只有知道了何时该知足,何时该知不足,人生才会无悔无怨,也许,生命的真谛正在于此。 (选自2007年6月28日《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