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的滋味只有种田人知道,哪怕是巴掌大的一片田地,也要经过育种、耕地、栽培或点籽、间苗、培土、施肥、锄草、浇水乃至收获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它需要付出人们几乎一整年的汗水和劳动。尤其是炎热的伏天里,钻在玉米田里锄草,不但被玉米叶子拉伤了胳膊和小腿,还令人心焦———怎么也走不出四周不透风的青纱帐。农民们都说,种田人种了一辈子田,既恨田又爱田,真是体味至深啊。 种田也快乐 金 光 单位在开发区买了一片地,原打算将办公楼和家属楼一并搬过去,可由于种种原因,只盖了两栋家属楼,占了7亩多地,而办公楼一时没有建起来,因此剩余的地暂时闲置在了那儿。 事儿可以搁置起来,可土地是闲不起来的。气候转暖的时候,有各种野草长起,七高八低的乱蓬蓬一片,很不美观。先前搬进家属楼的一位退休老人看着可惜,找了工具在一片平坦的角落处开垦出菜地,种上青菜、黄瓜之类,不到一个月,蔬菜长得出奇得好,于是家属楼上的许多人也纷纷去开垦菜地。 一片开完又开一片,短短一个月时间,家属楼后院那片不太规则的闲地全部被人们种上绿油油的作物。开始种田的大部分是五六十岁开外的老年人,后来慢慢下延至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夫妻。他们上完一天班,回到家看看天还早,就拿起锄头到田里松土、培根、打枝、疏花。有的还带着儿女在田头上帮忙浇水,很有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 一位退休的老人说,闲着也是闲着啊,自小打农村长大,一来看这地闲置了可惜,城市里寸土寸金,不能让它浪费了;二来呢,闲来无事种片地,可以活动一下筋骨,也算锻炼身体。他指着面前绿生生的作物:每天牵挂着它,看着心里舒坦。一位青年人说,种一点地是个情趣,咱也吃不完,只是要个陶渊明式的过程罢了。 他们认真地种着田,一小片一小片的,接起来就是一大片。星期天你就看吧,一大早起来家家户户扎在田里锄草、搭棚、绑藤,我站在客厅的后窗上往外看真像当年大集体时代的生产队。 有一天和妻子从外面回来,看门的老太太忙跑回门卫房拿了一把长豆角塞给妻子,说:菜是个人种的,却是大家吃的,反正也吃不完。这几天雨水好,豆角长得胖又嫩,吃不完就坏了。妻子只好收下表示感谢。 这天下午无事,我就又站在客厅的窗前往外看,还是很多人在田里忙碌着。我忍不住走下楼到后院去看看,菜架上倒挂着长豆角,地上长着旺生生的油麦菜和空心菜,玉米也长出了一双粗壮的棒子。一位同事正在玉米地里锄草培土,见我走来,拄锄与我聊起来种田的乐趣,我看他的胳膊被玉米叶拉了伤痕,问痛不痛,他说没感觉痛,心思放在庄稼上的,我们都笑了。望着嫩绿的玉米棒子,想起17岁那年在农村种田的情景,禁不住感叹起来。 种田的滋味只有种田人知道,哪怕是巴掌大的一片田地,也要经过育种、耕地、栽培或点籽、间苗、培土、施肥、锄草、浇水乃至收获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艰辛的,它需要付出人们几乎一整年的汗水和劳动。尤其是炎热的伏天里,钻在玉米田里锄草,不但被玉米叶子拉伤了胳膊和小腿,还令人心焦———怎么也走不出四周不透风的青纱帐。农民们都说,种田人种了一辈子田,既恨田又爱田,真是体味至深啊。 然而,多少人离开了土地,还梦想着她! 种田辛苦,可种田也快乐。这叫种下种子,收获快乐。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选自2007年8月《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