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我发现那里的老老少少十分注意生活细节,好像都在刻意地维护自己文明的形象。 注重小节的日本人 黎 朴 在日本,我发现那里的老老少少十分注意生活细节,好像都在刻意地维护自己文明的形象。 乘新干线快速列车,从大阪到东京近3小时的路程,满满一车厢人,不要说大声喧哗,连窃窃细语都难得听见。我的邻座手机响了,他连忙走出车厢,到车厢连接处接听电话。我注意到,日本人的手机铃声比较小,而且大都是普通的叮叮声,很少听到富有刺激性的彩铃呼唤。列车员查票,进车厢先向乘客鞠躬,再走到每位乘客面前低声验票,离开车厢再一次向大家鞠躬。女售货员卖饮料,更是推着小车在乘客中轻轻走过,没有声息。在饭馆吃饭,听不到顾客招呼服务员的高声喊叫,有事,把手高高举起,服务小姐会快步来到你的面前。 一位旅日多年的天津老乡对我说,日本人爱干净,家里干净,外边也干净。此话不虚。在大阪,我徒步遛了许多大街,也串了不少小巷,都好像刚刚打扫过似的。当然,大阪临海,气候湿润,没有我们这里的沙尘暴,但看不见纸屑、痰迹和废弃的塑料袋,应该和自然条件无关。原以为日本人购物不用塑料袋,进超市才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大量使用塑料袋。在大阪市内的电车里,人们把用过的纸屑和空饮料瓶等,装在塑料袋内,下车后投进站台上的垃圾箱。马路上偶尔可以看见牵狗的行人,但绝没有狗屎在脚下开花的危险。狗拉了屎,主人必定会马上清理干净,装进塑料袋带走。日本人不仅讲究清洁也注意整齐。有一件小事给我印象很深,人们在外边行事真的好像在家里一样。新干线列车的座椅靠背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列车到站,大家都自觉地把移动过的靠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后才离去。 日本城市街道的所有路口,包括小胡同,都有行人通过标志。我住的偏远居民区,来往车辆不多,遇到红灯,尽管没有车辆通过,人们也会站在路旁等待,绝不闯红灯。如果在穿越马路的过程中红灯突然亮了,汽车总是让行人先过去后才启动。在日本人看来,由于自己的行为失当影响他人的通过,哪怕是很轻微的,也是不礼貌的。朋友开车陪我参观皇宫后,车驶到出口,一位女士正在此左右张望,为了安全,我们的车子立即停了下来,那位女士发现后连连向我们鞠躬致歉。 东京汽车之多是世界著名的,街道也比我国许多城市要狭窄,交叉路口没有交通警察,但车速比较快,通行率较高,很少有长时间堵车现象。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发现和驾车人的谦让有直接关系。譬如中途需要并道,只需礼貌地向侧后方车辆打个手势,对方就会稍作停留让你通过。 (选自2007年1月22日《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