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情介绍 馆内公告 读者须知 上架新书 推荐图书 小故事会 精美文摘 南田苑 论文精选 读书成长 阅读指导 学校首页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创办于 1998 年,开设于综合楼三楼。现今全馆建筑面积达 562 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藏书充足,为全校广大师生汲取知识之最佳场所。馆内设有书库、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有书柜 62 个、书架 10 只,电子阅览座位 20 个,学生阅览室能同时容纳 222 人;教师资料室、阅览室有书橱 5 只、书柜 5 只、报…[详细]
 
  馆内公告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精美文摘>> 母亲的地瓜粥
母亲的地瓜粥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7日     点击次数:     作者:沈小伟      来源:本站原创

在今天看来,地瓜确实好吃。可是,什么东西整天吃,谁还说它好吃?莫说这东西并不像今天我们常吃的白面馒头,它不容易消化,接连吃不上几顿就食之不得下咽了。

母亲的地瓜粥

李付春

我是喝着母亲煮的地瓜粥走进高中大门的。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中国的三年“大饥荒”的后期,人们的生活刚刚好转,不再饿死人,我们这一代人就来到了人间。

刚记事起就知道一个现实———地瓜是我们的救命“粮”。在那个半年瓜菜半年粮的岁月里,地瓜是我们鲁西北农民的主粮,人们种地瓜还是因为它是高产农作物。从初秋一直吃它到来年的多半个春天。

每天吃饭时,一掀开大锅盖,吃的是地瓜,喝的是地瓜粥,只有偶尔在锅帮上贴几个黄澄澄的玉米小饼子。那一般都是给整天下地干活挣工分的爷爷和父亲准备的,因为我是他们的“宝贝”,免不了从他们的嘴里得到几块饼子,香甜地吃在嘴里而好久不愿意咽下。

在今天看来,地瓜确实好吃。可是,什么东西整天吃,谁还说它好吃?莫说这东西并不像今天我们常吃的白面馒头,它不容易消化,接连吃不上几顿就食之不得下咽了。

可那时,玉米产量是亩产三百多斤,而地瓜的产量可真是万斤“粮”啊!它既不需要大水,也不用大肥,都能在地下“偷偷”地生长。初秋季节,如果实在接不下来粮食,就先拣大个的刨几沟或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挖一部分,临时度过饥荒。

春天栽种的地瓜秧子叫“春茬”地瓜,产量高,个头大、圆;在小麦收获以后,就在春地瓜秧子上剪下一些长枝,再剪成尺段,栽种后,同样生长出地瓜,它们一般体形长,产量低。可是它的优点是耐贮存,放在地瓜窖里一直到来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地瓜的价值不言而喻;再者就是用来当作种瓜,用它育秧,繁衍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喝母亲煮的地瓜粥到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大门以后,农村家庭还是地瓜粥的年代,可学校食堂里是不给同学们做地瓜粥的,只有稀稀的玉米煳煳。在校时间一长,喝着半生不熟的稀玉米粥,却又想念母亲煮的香甜粘稠的地瓜粥,因此,周六晚上和周日早晨照旧要母亲煮地瓜粥来喝上几碗。从此,母亲煮的地瓜粥成了我的依恋。

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瓜不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玉米,小麦的产量在逐年提高,特别是自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温饱解决了,地瓜的主食地位退居二线了。再后来,人们种植地瓜的热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所以,地瓜成了稀客。但母亲用大铁锅煮的地瓜粥却使我钟情。

每见乡村串街走巷的地瓜商贩,我便要走上前,买上近百斤的一口袋,让母亲每天早晨给煮地瓜粥来喝。和以前不同了,买地瓜要选红壤了,做粥要去皮,而煮粥用的玉米也是精选后在磨房去皮后精加工的。

母亲老了,但她煮的地瓜粥依然是那么好喝。

(选自2007年11月《杂文报》)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