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毫无疑问已经构成一种庞大的文化现象,它的本质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祈福驱祸。正是缘于此,除夕夜守岁便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让精神有寄托,亲情有归宿,信仰就不会发生危机,灵魂也不担心没有地方安放,家庭自然就有和谐、伦理有美德、社会有公德、职业有道德…… 守岁即守心 蒋子龙 一朋友从北欧发邮件拜年,顺便提了个问题:他一位当地的邻居,对中国很好奇,却无论如何都想像不出十三亿人口是个什么概念,这么多人热衷的春节又是一种什么景象?这么大的问题,三五句话怎么能说得清楚?我灵机一动便把媒体正热炒的一首《新编沁园春·买票》抄给了他:“春节又到,中华大地,有钱的飞机,没钱的站票,望长城内外,大包小包。大河上下,民工滔滔。早起晚睡,达旦通宵,欲与票贩试比高,须钞票。看人山人海,一票难保。车票如此难搞,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昔秦皇汉武,见此遁逃;唐宗宋祖,更是没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骑马往回飙。” 这就是十三亿人口过春节最具代表性的景象,叫“春运高峰”。各种车站、码头、机场均人满为患,万头攒动。倘赶上气候恶劣,飞机停班,车船断行,一个车站一下子便拥挤着一二十万人,差不多等于北欧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大家拼命要赶上的,是“大年三十”!过了三十晚上,回去和回不去就差不多了。 这就是说,除夕是春节的核心。人们之所以都要在除夕前赶到家里,就是为了能够跟家人一起“守岁”。在夏代,“年”不叫“年”而称“岁”。古写的“岁”字像一把大斧子,砍杀动物乃至奴隶,以祭祀神灵。可见守岁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汉语汉字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规律:“同音往往同义,音近往往意连”。“岁”与“碎”同音,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打坏了器皿,不仅不吝惜、不埋怨,反而要高兴。因其象征“岁岁(碎碎)平安”! 我国守岁的习俗,还影响到东南亚诸国乃至更远的地方,在越南、泰国、日本等地就有除夕守岁一说,在欧美和非洲也有类似的习俗,比如每到年末,纽约人会在时代广场上放一台粉碎机,每个人都可将自己的旧账本、旧契约、旧日记、旧衣物……凡一切束缚过自己或能引起自己不痛快的东西,都可以丢进粉碎机彻底粉碎,以求解脱。不过他们不叫“守岁”,叫“解脱日”,不过用机器代替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斧子罢了。 到了周朝,我们的老祖宗将“岁”改称为“年”,“年岁”一词便一直沿用至今。按照同音同义、音近意连的规律,“年”即“念”。“念”什么呢?想念亲人。所以,除夕夜守岁,即是守心。守心就是守亲,守亲就是守孝、守福,家人团圆。而团圆是一种心的圆满。 是年节让人感到亲情的重要。若没有年节,忙碌的商品社会中人,岂不要变成工作机器?所以不管人们对中央电视台的除夕夜春节晚会有多少议论,这台节目也不能取消,而且依旧是一年中全国最重要的一台晚会。皆因它提供了一个守岁的理由和方式,成为中国人传统除夕夜的一部分。被这台节目培养了这么多年,许多人除夕夜除去看节目已经不知道“岁”该怎样守了。守着一台晚会总还聊胜于无。于是大家边看边抱怨,边抱怨还得边看,年年期望年年失望,年年失望还是要年年期望。 这是因为经过许多年的热闹,大家意识到守岁还需要一份静。有静才能守住心,而如今的任何晚会骨子里都是一个“闹”字。守不住心,心不团圆,就不可能对节目满意。春节最主要的目的是,人团圆,心相依。可惜呀,现代人越来越有一种倾向,将“节日”和“心”分离,变成单纯的身体感官的享受。甚至有本事将所有节日都变成“赚钱节”和“玩乐节”。春节变成春晚,让一台电视节目担当如此重任,无论再怎样努力也很难让大家都满意。 没有年节,时间也就没有概念,没有意义,即所谓“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人不过年长不大,过一年长一岁,除夕就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的感觉是一份永久的记忆,尤其是每个人的童年,这记忆是一份温馨,一份欢乐,一种传统文化的培养液。人没有过年的记忆是不可想像的。守岁的另一层涵义便是“惜阴”。“岁月催人老”、“年岁不饶人”,人们过年最容易发的感慨就是“又长了一岁”,离着生命的终结又近了一步。原来“岁”这把大斧子还砍伐人的生命!古人守岁的名句就是:“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以前虚度过许多大好年华,除夕夜守岁时突有所悟,并开始爱惜年华,也还为时不晚。 春节是历史的积淀,有古人的原始崇拜、天地崇拜、鬼神禁忌,也有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凝结,是对民族历代生活习俗的一种传承。春节千余载盛行不衰,传承不止,且每个时期又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取决于当时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特点,或形式变内核不变,或形式不变内核变。但“过大年”,毫无疑问已经构成一种庞大的文化现象,它的本质是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祈福驱祸。正是缘于此,除夕夜守岁便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让精神有寄托,亲情有归宿,信仰就不会发生危机,灵魂也不担心没有地方安放,家庭自然就有和谐、伦理有美德、社会有公德、职业有道德…… 所以,春节要大放假,全民大购物、大出游……春节承载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春节文化甚至是一种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现代人对春节文化变得敏感和重视了,这里牵涉到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心理和价值认同。除夕晚上也不再都交给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守岁的方式多种多样了,有娱乐的,有饕餮的,有交谈的,也有静守的……无论以何种形式守岁,除夕仍然是现代春节的核心,心的团圆与和美,才是春节的灵魂。 (选自2008年2月5日《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