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时候,又看到了街上的横幅,看到了“众志成城”几个大字,感到这司空见惯的成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动人、庄严,并带着一种强大的气势、能量和感染力。 心灵的地震 弦 子 看到单位门前的街道上拉起了横幅:“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上午单位为灾区捐款。同事们排队经过捐款箱,把纸币投入箱内。这再平常不过的程式化场景,让我忽然很感动:我们的心,跟远方的地震灾区是连在一起的。 在我们居民区的门口,有个卖油条的老太太,她每天早晨推着一个小车子,炸些油条卖补贴生活。我知道她家经济很不好,卖油条时还要时刻提防城管来没收,可街道号召为灾区捐款时,她捐了一百元。还有几个晨练的老人,他们每天早上会在小花园里交换自己了解到的灾区情况,感慨,叹息,其中一个每次都会闭目合十,口念“阿弥菩萨”为灾区人祈福。那情景令人心生敬意。 怎能不令人感动呢?当一个小学生省下买冰块的钱,把它投进捐款箱的时候。 在编辑部里,当收到一个老诗人的稿件,他在信中说自己夜不能寐,为灾区写下数百行诗句的时候。 当网上图片中那么多的子弟兵、志愿者奔赴灾区的时候。当总理指挥抗震的镜头一次次在电视里闪现。他表情坚毅,自己打着伞,他是把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当成了办公桌吧。他眼里噙着的泪光闪现的时候让人如此震撼。 震灾是无情的,它夺走了许多人的幸福,并继续吞噬着受难者的生命。与之相对应的,是无数远离灾区的人,心中也同时发生了地震,震出了悲伤,也震出了感动,震出了更多的爱与善良。我有个朋友是成都人,地震发生后,我几乎每天都通电话或发短信安慰她,在我心里,是把她那里也当成了震源。有时候她不接手机或短信回得迟了,我心里就恐慌,甚至有种她失踪了再也不能相见的感觉。震后的第三天,她说,成都已有很多志愿者赶赴灾区,她也准备前去。果然,第二天她就出发了。 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灾害都有种邪恶的力量,面对这种力量,最能检验一个国家、一个人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于个体而言,对别人的灾难能否感同身受,也是自己人性和品质的试金石。现在的社会,比之过去已富庶了许多,但富裕不是强大的全部要素,当灾难出现时,爱与善良的集体迸发才是强大。爱默生说:“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灾祸如此骇人,甚至令人不敢想象,但面对灾难,美德本身就是力量,悲悯和奉献里才有人性的纯粹和辉煌。与灾难搏斗,我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坚强,比我们所预期的做得更好。 下班的时候,又看到了街上的横幅,看到了“众志成城”几个大字,感到这司空见惯的成语,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动人、庄严,并带着一种强大的气势、能量和感染力。 (选自2008年5月30日《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