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国人还在为这场战役为什么失败争论不休。每次争论,几乎都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据说在开战前,曾有日本间谍看到北洋水师的士兵在军舰炮管上晾衣服,并且炮管里一摸一把灰。于是,日本政府遂决定以突袭的方式向大清帝国开战!其实,仅这半个细节,也足以说明彼时的清政府已趋式微,挨打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 历史中的细节 李浅予 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受苏联政府的委托致电周恩来外长:苏联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众所周知,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但相信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苏联在挑选首任驻华大使时的一个有趣的细节。 首任驻华大使无疑是个重要职位,当时很多官员都想担此重任。苏联方面也极为重视,为此召开了个紧急会议,可讨论了一上午,都无法确定最佳人选。午餐时,有人提议上道中国菜,当打开一个箱子后,看着箱子里那一个个“泥蛋子”,包括厨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傻了眼:这是什么玩意,怎么吃啊? 这时,尼古拉·瓦西里维奇·罗申走了过来,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进了厨房,很快就把这些“泥蛋子”搞定。端上桌大家一看,嗬,蛮漂亮的嘛,尝了尝,起初不太习惯,慢慢品味,感觉回味无穷,于是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夸罗申是个中国通,连这么复杂的菜都会做,到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于是,罗申就成了首任驻华大使的不二人选。 那几个“泥蛋子”其实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松花蛋,这对于曾在中国待过多年的罗申来说自然也不陌生。小小的“泥蛋子”,竟助他登上了首任驻华大使的宝座,大概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吧。 下面这个故事,也同样耐人寻味。 1979年1月,56岁的香港商人霍英东向广东省政府提议,由他出资1350万美元,广东省提供3631万美元贷款,在广州建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这是建国后第一家内地与香港合资的五星级酒店,当时政治气候尚不明朗,没有大的气魄与眼光,一般的商人是轻易不敢投资的。 那么,霍英东为什么就有如此超前的眼光呢?据后来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霍英东回忆:“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那一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体现少数民族节庆场面的壁画《泼水节——生命赞歌》,其中一个少女是裸体的,这在内地引起了很大一场争论。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 从一幅画,便能判断出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这种气魄与眼光,真让人佩服。 最后一则关于细节的故事,可能会勾起我们某些惨痛的回忆。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这次战役仅历时5个多小时,结果却让北洋水师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从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亦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国人还在为这场战役为什么失败争论不休。每次争论,几乎都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据说在开战前,曾有日本间谍看到北洋水师的士兵在军舰炮管上晾衣服,并且炮管里一摸一把灰。于是,日本政府遂决定以突袭的方式向大清帝国开战! 争论的焦点是,日本不可能仅凭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贸然开战,而当时实力并不弱的北洋水师之所以会遭受如此惨败,也不可能是由这么个小细节所决定的,主要还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指挥不利、军心涣散等原因造成的。 既然有争议,那姑且就把这算作半个细节吧。其实,仅这半个细节,也足以说明彼时的清政府已趋式微,挨打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 (选自2007年第12期《现代青年·细节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