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情介绍 馆内公告 读者须知 上架新书 推荐图书 小故事会 精美文摘 南田苑 论文精选 读书成长 阅读指导 学校首页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创办于 1998 年,开设于综合楼三楼。现今全馆建筑面积达 562 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藏书充足,为全校广大师生汲取知识之最佳场所。馆内设有书库、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有书柜 62 个、书架 10 只,电子阅览座位 20 个,学生阅览室能同时容纳 222 人;教师资料室、阅览室有书橱 5 只、书柜 5 只、报…[详细]
 
  馆内公告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精美文摘>> 施恩与感恩都是高尚的
施恩与感恩都是高尚的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01日     点击次数:     作者:沈小伟      来源:本站原创

施恩与感恩都是高尚的,崇高的事都去默默无闻、悄声无息地做吧,不必用高音喇叭喊,甚至于附加许多限制条件,这样反而变得不那么崇高了。

施恩与感恩都是高尚的

尹卫国

  这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不少“感恩事件”,何为“感恩事件”?就是少数受助者得到了别人帮助却不感恩,由此引发资助者不满,如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并受到道德和舆论“鞭挞”。施恩者对此心灰意冷,甚至觉得一片善心受到了亵渎,于是对资助贫困者施加种种限制。如河南省慈善总会最近专门设立“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但受助的前提条件是贫困大学生必须签订“道德协议”,将来参加工作后自愿向这项“基金”捐助不少于受资助额的善款,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然而这种用“协议”“规定”要求受助者必须感恩的做法正由大学生向小学生蔓延,如重庆市南纪门街道给辖区7名接受资助的贫困中小学生准备了一篇“感恩规定”,要求他们“每季度必须主动与资助单位或个人联系、交流思想、汇报学习情况,如不执行,明年就取消500元的受助资格。”这7名贫困生大的只有14岁,小的年仅八九岁,他们对“感恩规定”似懂非懂,只能无奈地点点头。

  这一纸“感恩规定”可称是一种强制感恩。贫困生感恩问题成了近期社会热点,有的媒体向不感恩现象予以猛烈的“道德批判”,致使一些贫困生感受到了人生从未有过的巨大精神压力,甚至背上难以“逃脱”的道德负罪感。然而这股“感恩风”正强劲地向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刮来,从谴责受助不感恩演变成“强制感恩”,这有点令人担忧。在贫困苦水中成长的中小学生,小小年纪心智尚不健全,似乎还不完全懂得感恩之真谛,贫困之压加上“强制感恩”的双重压力,很可能引发自悲、孤独等更多的心理问题,从此背负起沉重的感恩“十字架”不能自拔,影响其健康成长。

  懂得感恩、善于感恩,是一种美德,但对一个人受助不感恩也不能随便扣上不道德的帽子。感恩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感恩之情瞬间像火山一样爆发;有的人则如同山涧溪水细细长流,长久地回报于社会。感恩还与一个人的年龄有关,比如受助的年轻大学生,他们或许还不够成熟,对感恩的理解尚比较浅薄,加之年轻气盛,也许不好意思对资助者直言表达感恩之情,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或许会用行动向社会向他人回报曾经接受的帮助。作为资助者需要耐心等待,不可心存施恩望人报的浮躁的心态。

  诚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受助者,当你最困难时,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一定时期内你尚无能力回报,但通过写信、打电话,或当面道一声谢谢,来表达一份感激之情总是必要和应该的,这是最起码的礼貌,也是应有的美德。即使你不太好意思当面感谢,只要心存感激也是一种感恩。

  同样,“君子施恩不图报”,同情弱者、资助贫困者、帮助困难群体,是伟大的爱,是无私奉献,是神圣的洁白无瑕之德,作为资助者无须图任何回报,哪怕是得到一声谢谢。如果把感恩作为资助的必备条件,这种施恩就变了味道,不够纯洁了。尤其在受助者不感恩时,就把他们送上道德“刑架”炙烤的这种做法似乎也不道德。受助者需要感恩,但决不能作为一项“作业”强迫他们必须完成,甚至以停止资助相要挟,尤其还把这种“强制感恩”套在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无异给他们加上了一道“精神枷锁”。

  当前社会上“感恩事件”的增多,也是一种浮躁风气,不可取。施恩与感恩都是高尚的,崇高的事都去默默无闻、悄声无息地做吧,不必用高音喇叭喊,甚至于附加许多限制条件,这样反而变得不那么崇高了。

(选自2007年第12期《文化月刊》)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