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不出话来,他一连声地谢着,并给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他说他要赶回去上课。看着他的背影,我站了良久。我想他不会知道,刚刚,他也给我上了一课,很深的一课,他让我重新审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渐渐麻木的心灵,让我知道一个人应该真诚地做些什么,不为回报,只与善良有关。 昂贵的捐助 空空裤兜 看报纸,有冷空气的预报。只是则寻常的信息,我却忽然激动起来,一个促销方案正在我脑中形成:浙南山区的农民,不一定人人都有新衣服穿,人人能穿得暖,何不向他们捐点衣物,借机为公司宣传。公司生产的羽绒衣正打算进入浙南市场,一直找不到好的宣传方案。 我很快吩咐下属去做,并且一再提醒他,受助对象所在地区要交通方便,这样媒体才会去采访:受助对象要有正常的报答能力,这样他们所表达的感激才会被更多的人知道;受助对象最好是孩子,因为孩子们最有感染力。 下属很快联系到山区的一所希望小学,条件十分符合我的要求。下属说,校长听说我们要送农服给孩子,拉着他的手,半天也不放下。那群孩子,衣衫也大都单薄。这些都是上镜头的好材料,只是这个学校人太多了,有整整两百多人,要是人人分一件,按衣服的市场价,得花费几万块,已经足够在报纸上做个大整版了,我不由犹豫起来。 眼看这天气越来越冷,正是羽绒服的销售旺季,犹豫了几天,实在没有更好的方案,我咬咬牙决定把二百件衣服捐出去,在生意场摸滚多年的我深知,现在纯粹的广告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衣服很快运到学校,我特意让员工用华丽的包装袋包好每一件衣服,包装袋上有十分惹眼的公司商标,员工将价格签上的数字一一翻倍,然后,雇了人,又打电话给报社和电台。 一切安排妥当,按照预想,很多媒体准时到达那所小学,一片闪光灯中,几位员工将衣服发到孩子手上,然后,我做了简短的发言,号召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们拼命地点头,将双手拍得通红,甚至有几个女孩因为激动开始抽泣起来。 电台的镜头、报社的记者们原封不动地记录下了那些画面。 一连几天,不断有人打电话来,要求做浙南市场的代理商,甚至有普通市民为买件我们公司生产的羽绒服专门打来电话。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成功打进了浙南市场,公司每年的利润肯定要上好几个百分点。 几天后,我们在酒店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回来时,发现保安正在推搡一位土气的老人,老人旁边放着只巨大的麻袋。我有些生气,心想,现在的乞丐真是越来越过分了。正当我从一旁经过时,他忽然冲着我喊,先生,先生。说着伸来手,一把握住了我的胳膊。 保安几乎是扑过来抱住他,骂,你长不长眼睛,这是我们公司的经理。 他却显得愈加兴奋,原来您是经理呀,那最好,这些东西交到你手上我放心。 我这才想起来,他是我们捐赠棉衣的那所小学的校长。 他一点也不介意保安的粗鲁,忙说,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爹妈的意思,他们说小孩打出生起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让我来好好谢您呢。他边说边打开了一旁的麻袋,都是些番薯干与萝卜干,他却宝贝似的将手伸进去掏。 我心里有些嫌弃,嘴上却说着该说的话,捐点衣服是应该的,这些东西你还是拿去吧,山里人弄点东西出来不容易。 他说,您真是好人,可您若不收下,我回去无法交代呀。 这时,他又从麻袋里掏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大布包,憨憨地笑着说,这是上次您们装衣服的包装袋,是我让孩子们交回来的,这么漂亮的袋子,一定值不少钱,孩子们拿着没用,但你们收回去可以再用;两百零九条,您数数看,有没有少? 我有些发愣,站在那,看着他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看着布包里叠放得整整齐齐的袋子,心里忽然觉得很难受,因为惭愧而难受。他让我觉得这两百零九条包装袋,分明是眼前的他和那些山里的孩子他们给我们的捐助,捐助我们所缺乏的真诚和良善。 我说不出话来,他一连声地谢着,并给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他说他要赶回去上课。看着他的背影,我站了良久。我想他不会知道,刚刚,他也给我上了一课,很深的一课,他让我重新审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渐渐麻木的心灵,让我知道一个人应该真诚地做些什么,不为回报,只与善良有关。 (选自2007年第11期《文化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