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是奶奶、母亲、妻子在吃剩菜。我这样写,肯定有人不同意。任何事情皆不绝对,只是她们吃剩菜的情况多一些。如果展开来说,是谁在吃剩菜呢?是年长的人,倒掉太心疼了;是节约的人,浪费太可惜了;是做饭的人,不吃完太对不起自己了;是回家迟的人,已经没有选择了;是懒惰的人,将就一下算了。 是谁在吃剩菜 柳再义 同事的奶奶去世了。她对我说,从此她家的剩菜没有人吃了,全都倒掉。她的奶奶是患胃癌走的,会不会与吃剩菜有关?这是在奶奶去世后想到的。其实,按照她家的条件,剩菜是倒得起的。只是老人执意要吃,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使我立即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我们家孩子多,大家抢着吃,当然是挑好的吃。母亲炒了很多的菜,轮到她上桌的时候,早已是残羹冷炙了。她的肚子就像垃圾桶,每天装一些剩菜。装不下的留到第二天,成了隔夜菜。 那时在乡下,没有冰箱。剩菜就摊在桌上,用一个网罩着,避免蚊虫叮咬。有的剩菜已经剩得很不像样,一点咸汤而已,可是母亲却能就着把饭吃下。她居然吃得还很香。对此,我们已经习惯了。许多年以后,我看见一篇文章,作者说他母亲特别喜欢吃鱼头,不爱吃鱼肉。突然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 子女皆是母亲的骨肉,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发育长身体,母亲是满心欢喜的。即使干得最多,吃得最差,也是高兴的。在最困难的年月,一点锅巴,一点盐巴,就把日子熬过来了。子女们成了人,一个个远走高飞。母亲的头发也白了,家乡的老屋里空荡荡的。子女们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娃,一个个有事业,都很忙。前些年流行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很多人却做不到。做不到,母亲也不会责怪。 对于分管的领导以及生意上的伙伴,大家都很重视。可是对从小就为我们操劳的人反而忽略了。总以为是自家人,会理解的。这就像习惯了长辈们吃剩菜,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在他们离开之后,才猛然发现,长期像背景一样存在的一面墙倒掉了,心里情感的依托少了一块支撑。 现在轮到我的妻子吃剩菜了。烧饭菜的人是她,收拾残局的人也是她。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有冰箱,隔夜菜更多了。我们住的地方距离单位比较远。早上送孩子上学匆匆忙忙。中午不回家吃饭,就在街边“打游击”。只有晚上一顿时间充裕些,多炒几个菜是应该的,吃不完有剩余也是肯定的。剩菜常有,如何对待?有几次,我对她说,还是倒掉吧?我听说吃隔夜菜不好。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对身体健康不利。妻子听了不以为然。她反驳说,谁家不吃剩菜?没有事的。 吃剩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不是明显的。倒剩菜从科学上讲是合理的,从观念来说是浪费的。要改变吃剩菜的局面,最好的办法是晚餐少弄一点。早上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保健口诀是这么说的。可真要做到却不容易。恐怕得需要作息时间的调整。 一般来说,是奶奶、母亲、妻子在吃剩菜。我这样写,肯定有人不同意。任何事情皆不绝对,只是她们吃剩菜的情况多一些。如果展开来说,是谁在吃剩菜呢?是年长的人,倒掉太心疼了;是节约的人,浪费太可惜了;是做饭的人,不吃完太对不起自己了;是回家迟的人,已经没有选择了;是懒惰的人,将就一下算了。 (选自2007年11月《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