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方法不得当,结果不会如预期的那样,强加于人的,不但左右不了别人的主观意志,还可能会遇到抵触情绪。用善意施于别人,哪怕是一点一滴,受者也会心怀尊重地极力维护,一丝一毫也不敢怠慢,这样的结局往往会很圆满。 免费背后的教育 感 动 读大学时,在一段时间里,学生就餐的浪费问题一直很严重。 当时食堂的饭、菜价格是很贵的。但每天去食堂,都可看到餐桌上、洗碗池里那一堆堆被倒掉的米饭,让人触目惊心,学生用餐浪费的现象,一时成了学校食堂头疼的问题。于是,食堂的墙壁上,贴了很多诸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不要浪费粮食”等字样的提示板,但收效甚微,浪费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常听到一些同学看着提示板,用嘲讽的口气说:“我花钱买来的米饭,扔不扔掉关你学校什么事!”无奈,学校竟出台了一个“对浪费者罚款”的规定,但是,这个规定并没什么效果,同学们开始偷偷把剩饭带回寝室里扔掉。 不久以后,学校换了一位新校长,这位校长非常关心学生的用餐问题,针对当时的物价上涨,他出台了一项新政策,为全校所有学生免费提供米饭,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于这一政策,许多人都开始担忧:习惯于剩饭、扔饭的学生们面对不用埋单的米饭时,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去浪费。在人们的想象中,没有人会去珍惜免费得到的东西,而新校长的这一举动必然会助长学生们浪费的风气。 但最终的事实却是与人们的担忧相反,在学校提供免费米饭一段时间后,餐厅里竟有了新变化:从前剩饭堆积的浪费现象不见了。谁也不会想到,免费的米饭,竟使就餐学生的自律性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每当想到这件事,我都有这样的感触,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方法不得当,结果不会如预期的那样,强加于人的,不但左右不了别人的主观意志,还可能会遇到抵触情绪。用善意施于别人,哪怕是一点一滴,受者也会心怀尊重地极力维护,一丝一毫也不敢怠慢,这样的结局往往会很圆满。 (选自2008年6月《杂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