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没有年龄的界限。明代徐渭有一首有名的同字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联讲的是,年轻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而一些人不喜爱读书;下联讲的则是到了中老年,喜爱读书而不是最好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读书没有时期、年龄界限之分,任何时期、任何年龄段都好读书,都应该爱好读书。而且越是到了中老年更好读书,所以我将这副古联改了两个字:“好读书应好读书;好读书更好读书”,来勉励自己并激励家庭成员不断学习。
读书,应该有计划。一年读多少书?读些什么书?达到怎样的效果?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兴趣,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这当然要因人制宜。但我觉得不论在何种岗位,一年读二三十本书是可以做到的。我曾看过一则资料,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0本书,日本人每年人均读37本书,而中国人每年平均只读0.7本书。相比之下,中国人人均读书数量太少了。
读书,还应讲究方法。一个人的记忆,分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属百灵鸟型的为早晨的记忆能力最强,属猫头鹰型的为晚上的记忆力最强。在掌握了自己记忆力属性的基础上,去安排读书时间,效果则更佳。古人读经,讲究唱读和背诵,今人多为默读或浏览。我觉得读古诗词和古文名篇,仍然还是应该熟读、背诵,并且经常温习。这样在运用时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唐太宗李世民,有这样关于读书的名言:“欲诵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里说的就是指诵读时要静下心来,排除杂念。至于读现代散文、小说、专论、人物传记等,亦应仔细品味,力求读懂读通,切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当然还有一些 书,属于消遣的书,随便翻翻也可以。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是文化也特具多元性,走不尽者天下之路,读不尽者天下之书。要读的书很多很多,而时间又毕竟是有限的,读书要与研究、运用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