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人文主义的定义
在我国古代《易经》中指出:“文明以止,人为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威天下。”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在欧洲,古罗马时期哲学家西塞罗首次把HUMANITAS(人道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14世纪,意大利人彼特拉克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文艺复兴成了“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尽管东西方的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首先,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所需的人文情感。
其次,体现在它的思考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需要形象思维,需要通过直觉、灵感、顿悟来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这正是人文学科学习时所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第三、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这又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过美术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侵染,提高人文素质。
第四、体现在美术的人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会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关于“文化”的定义
最初,“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指经过人类耕作、培养、学习、教育而发展的各种事物和方式,是与大自然本来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来,并把文化表述为“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在这一定意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人类有了艺术,才有了文明,进而有了文化。美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先发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并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承担着文化建设的使命。
其次,美术作品虽然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塑造出立体的或平面的物质制品,但它所反映出的物质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一时代、国家、民族的 文化的反映。因此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使我们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美术进行比较、欣赏,尊重与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第三、世界上各个时期遗留下的美术作品,正是人类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共同文化成果。通过美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的意义
第一、 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层次,即从纯粹的技能性学科提升到了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
第二、 拓展了美术领域的学习范围,即从原来的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欣赏学习,拓展到建筑、设计、摄影、摄像、电脑美术等内容的学习,也就是现在世界所说的“视觉艺术”的学习,甚至是“视觉文化”的学习。
第三、 同其它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了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美术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关注与了解。
第四、 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
四、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些文化现象
(1) 流行艺术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影响了学生的欣赏口味。
其次,影响了学生的时空感。
第一、 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二、 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
(2) 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再认识
第一、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第二、 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第三、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
(3) 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
多元文化的理论最早产生于加拿大,其核心是承认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承认其他民族的贡献;反对种族歧视,民族歧视;民族平等。世界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美国人提出的“熔炉”(melting pot)观点,即强调民族间的文化相互“融合”(assimilation),形成同化(sameness)。现在又提出“沙拉拼盘”(salad bowl)的观点,即强调民族间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相互间的“不同” (difference)和“整合”(integration)。另一种是加拿大人提出的“马赛克”观点,即强调各民族文化间就如由不同色泽的瓷砖拼接成的一幅巨画一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它与美国的“熔炉”文化相对,不提倡种族同化和文化“加拿大化”。
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其意义是:
第一、 使学生了解世界美术都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所创造,构成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加深对文化多元化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全球意识。
第二、 使学生认识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决不能隔绝,互补共荣才能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以此帮助学生学会鉴别、学会合作,消除狭隘、偏见的思想。
第三、 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我们人类的文明成果,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有其特别的优长之处,以此强化对民族、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