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
见到东行记上的这一大堆名词,就迫不及待地要翻录了一部分过来
e-Learning、e-Education、Blog、CAI、PBL、WebQuest、SDL、NCLB、积件、包件、资源库、新课程标准、校校通、虚拟学习、拾荒式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探究学习、主题式教学、资源型学习、远程教学、任务驱动、头脑风暴、多元智力理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微格教学、几何画板、元数据编码规范、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建构主义、行为主义……
我这里要加一个: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下面就比较潦草地分个类吧:
e-Learning、e-Education之类:是一个在新的技术环境中进行教学的大范围的概念,许多东西都可以框到这些概念中去。所以应该只是有基本原则,却没有具体实施参考的。顺便讲一个上面列表里没有列出来的名词--课程整合,也一样是应该只有基本原则,却没有具体实施参考,都是大范畴的目标,却不能用来指导具体工作的实施。
Blog:能具体实施的东西,有软件、观念以及实践,过去一年发展地很快。但不适合现在普遍的课堂教学。Kaikai觉得要是以前的书斋式教学,Blog很是合适的。
CAI:很老的概念,但似乎永远不会错。
PBL:教学方法上的问题。有一些具体的实施参考可供选择。有趣的地方是,似乎只要把该问的问题都问清楚了,教学过程就差不多了。
WebQuest:在新技术环境中的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有实施参考,连具体的步骤都写清楚了,好处是实施方便了,坏处是教师的想象空间少了。
SDL:自我指导式学习,不过教师仍然发挥很大的作用,看上去似乎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较高的素质。Kaikai觉得这和PBL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等概念都有联系。
NCLB:看上去似乎正好用来抨击教育产业化的东西。
积件:很老的概念了,不过现在看来,软件工程上用得很多,教学资源上用得很少。Kaikai觉得,不仅要有积件,还要有SOA。
资源库:我正想写一篇文章--《后资源库时代》,我查资料从不直接到资源库,而是上GOOGLE,然后再找到资源库,所以资源库的问题其实不是库的问题,而是流的问题--我需要的东西在哪里?
新课程标准:说得很多,做起来很难,因为高考制度改变不大。
校校通:在kaikai看来是很失败的东西,因为本来用20元钱可以做成的事情现在用了100元才做成。
虚拟学习:奇怪的概念,如果虚拟学习很逼真,那就是真正的学习了。所以这里的虚拟指的是虚拟环境中的学习,kaikai想这大概是老观念了,因为新的世纪里,应该把数字环境看做真实环境才是。
拾荒式学习:强调资源的获取,又有点象webquest,反正要找一个新名词写点文章是容易的,我想起牛津大学出版的一本书--《虚构理论的意义》。
移动学习: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到处学习了,我在想,未来哪一天可能也不用谈什么移动学习了,安个芯片在脑袋上就行了。问题是,到那一天,人们是否还需要学习呢?Kaikai的设想是,也许理性的知识都不需要去学了,芯片连接了庞大的知识库,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便可获得知识(是不是有点可怕?),那么学些什么呢?非理性的东西:文学,诗歌,艺术,直觉,以及如何创造理性知识。呵呵,扯远了。
游戏化学习:创造一个数字环境,学生不是学生了,而是侠客和公主,老师也不是老师了,而是魔法师,呵呵,听起来似乎很诱人。想在这个世界里出人头地吗?听听魔法师怎么说:掌握空中搬运魔法的诀窍,在于深刻理解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探究学习:看名字就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多说了。
主题式教学:好象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kaikai暂时还没看出什么名堂来--所谓教学不外就是主题式和开放式两种嘛。看了很多篇文章都没理解其精髓。
资源型学习:似乎有点象拾荒式学习,不过名字更文雅一些,呵呵。
远程教学:人与人不碰面的教学都算吧。很早以前的广播英语大概就是了。远程教学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发展到最后也就没什么了。用三维投影把老师投到家里进行家教,然后进行互动,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了,只是要解决成本问题。
任务驱动:老概念了,地球上的老师都知道。
头脑风暴:很有趣的东西,也许可以使人的头脑爆发出一些非理性的火花来。
多元智力理论:值得kaikai仔细研究的东西,因为还没怎么研究过,所以这里就不乱说了。
英特尔®未来教育:也是基于任务的,一边实践、一边协作、一边学习。感觉是英特尔融汇了许多家的理论精心包装出来的,东西固然好,商业味也是很浓厚的。
微格教学:kaikai很害怕这个,简直是……简直扼杀教师的创造力。
几何画板:一个工具能拓展出那么多东西,说明的确是好。
元数据编码规范:规范一定是要有的,可我也记得另一句话:完全的规范是死亡--编程之道。
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把教育当做对象来研究了。不过有许多具体的实施方法。
建构主义:kaikai还是喜欢“结构主义”这个名词,“建构”一词强调构造过程,但“建构”的精髓在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结构主义讲不清楚的一个地方,“讲不清楚”是应该的,若讲清楚了,就不叫“自我调节”了,“建构”要放在“结构主义”的大范围内讲,否则让人难以有比较到位的理解。
行为主义:搁置本原(认为本原不可寻),只研究现象,可是似乎缺少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在里面。
------------------------------------------------------
以上是一时兴起的胡乱评点,对于教育理论kaikai研究得不多,只不过有句话不知道对不对:若要对教育理论有兴趣,可先不看教育理论,草草浏览百家的哲学著作,虽不求甚解,却也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