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加入时间:2003年11月29日显示次数:11
打包邮递推荐给朋友投票评论
字体:【大】【中】【小】
武进市马杭中心小学宋勤明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保证。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
一、创设气氛,激发思维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允许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创设富有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记金华的双龙的洞》一课,有学生提出:“课文的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两个自然段是描写沿途的景色,而写洞内的双龙时,却仅用两句话带过。我认为这样安排是没有紧紧围绕中心来写。”这个意见,虽然提得突然,出乎教师意料,却是很有价值的。教师既肯定他不迷信书本,表扬了他的创造性思维,又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如《白杨》一课的教学,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个关键句时,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为什么’。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提出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要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爸爸在表白怎样的心?”这些颇有质量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多向思维能力。
三、发展教学,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口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思考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铜,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向独特性方向发展。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师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动动脑子想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乌鸦可以找来麦秆于,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有的说:“乌鸦可以把水倒到找来的小
杯子里,这样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就可以喝到水”……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又如教学《凡卡》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作结尾?”学生纷纷发言:“回为凡卡的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清地址,爷爷是收不到的,只有在梦里才能和爷爷团聚。”“用梦作结尾,说明了几卡要要回到爷爷身边只是一个梦,永远也实现不了。”“用梦作结尾,突出凡卡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口俄时代社会的黑暗。”“用梦作结尾,十分含蓄,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然后让学生比一比,看哪种说法最正确,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要求任,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由果溯回,引导逆向思维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阶段。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回或从目前追溯到过去。由于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回果,具有双重性和可逆性。回此,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如《狼和小羊》最后一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一部分学生说是,可另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到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井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到石头上撞伤了”等等。这一部分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从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