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情介绍 馆内公告 读者须知 上架新书 推荐图书 小故事会 精美文摘 南田苑 论文精选 读书成长 阅读指导 学校首页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创办于 1998 年,开设于综合楼三楼。现今全馆建筑面积达 562 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藏书充足,为全校广大师生汲取知识之最佳场所。馆内设有书库、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有书柜 62 个、书架 10 只,电子阅览座位 20 个,学生阅览室能同时容纳 222 人;教师资料室、阅览室有书橱 5 只、书柜 5 只、报…[详细]
 
  馆内公告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论文精选>> 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发布日期:2004年02月28日     点击次数:     作者:徐亚洁      来源:本站原创

.增强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研究

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身提高的需要,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本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工作者队伍,现在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是具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出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这个问题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忙忙碌碌,不注重教育科学的研究,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即日常所说的“教书匠”。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一种希望: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当然,这是高标准要求。但是,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得心应手,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呢?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近几年来,我校教育科研的实践使我们初步尝到了甜头: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的新观念在逐步确立和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求趋向自觉,教育教学效果在稳步提高。归纳起来,我们主要抓住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在计划经济的制约下,教师习惯于按老框框、老套路去思考、去教学。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封闭思维方式,站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大视角去思考、去教学。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我校对德育工作提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口号;在教学工作上提出了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质上就是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最根本的一点是为了培养出21世纪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在21世纪中取胜,主要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是人搞的,人是所有财富中最大的资产。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这样说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和资本全部夺走,但只要保留我的机构和人才,几年以后,我还是钢铁大王。”这句话真实的道出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靠教师,高素质人才培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化大力气,要下大功夫。这就要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大力进行教育研究,对次我认为校长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虽然不等于教育决策,但教育科研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另外,校长参与教育科研,是形成广泛性、持久性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动力,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然,办好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所以说教育科研没有教师的参与,科研就脱离了实践。因此,我们还必须转变全体教师的思维方式,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着眼与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广大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这几年来,我校就是通过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教科研,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我校实践证明,只有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教育教学才能上个新台阶。

二、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老师。怎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催化剂。我们的教育对象首先是人“人”,其次才是“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之间以信息为中介的交往关系,包括认知关系、情感关系、角色关系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规律,还要懂得心理规律,还要研究教育的特殊对象,研究这些一般规律的特殊性。一句话,要求教师开动脑筋,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此,从以下三个思路入手,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一是引导强化靠科研创效益的意识,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二是引导教师从研究角度来对待本质工作,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支观念新、科研能力强、教育水平高的骨干教师队伍;三是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去,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经常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并且对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设计了以下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般研究能力,例如上研究课的能力,运用教育理论改进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能力,一定的总结教研成果的能力等。第二层次为较强的组织教育科研活动、成果推广和经验总结能力。如学习借签他人经验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某种教学模式的能力,有效地移植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将实验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且形成一定指导性结论的能力,推广自己优秀经验的能力等。第三层次是较强的专题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拟订个案研究,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研究方案的能力,分析、评价、处理教育研究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的能力等。这样,多数教师通过努力,达到了第一层次的要求,学校的教研组长、教科室人员一般达到第二层次的要求,同时,他们中的佼佼者,则要求努力达到第三层次。通过教育科研,我校教育素质大致有了四个提高:第一是思想境界有了提高,搞科研的教师,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较强,教育思想比较先进,在教育实践中站得高,看得远。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第二是理论素质有所提高,搞科研的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关心国内外教育领域内的理论动态,在教育教学中能提出和运用一些新观点、新见解。第三是信息意识强。搞科研的教师。能积极收集有关教改信息,主动分析教改形势,能扬长避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不愿盲从,避免在别人后面做低水平的重复。第四是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搞科研的教师,注意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力求、按规律办事,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少教育教学能得心应手,效果较好。这四个提高正是师资素质中极为重要的四个方面。所以,科研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还向教师提出了科研“三个一”,即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好一节研究课。这样坚持了几年,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教师素质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向科研要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育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提高。如果每个教育环节做好了,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就能取得理想的质量。现在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搞清楚,信息反馈做到及时、准确,并及时进行调节,加强控制,改进评估体系,在着方面做到科学化,系列化。我们每个教师的水平不一样,所教的学科不一样,这些都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展科研,既要找出一般规律,又要找出特殊规律,从而在自己的教育领域内走进自由王国,通过教育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第一,我校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一系列成果来影响教育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例如,我们分层教育的研究,教师把握了分层教育的核心,即因材施教,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在教学上做到使优秀生“吃饱”,使困难生“吃了”,将学生的兴趣都激发出来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二,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科研,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到了同时代的差距,看到了自己与同行的差距,从而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加强学习、孜孜不倦、不断提高。如为了了解外面的教育科研信息,我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学期都请专家来校讲座,并把骨干教师送出去听课、学习。每一次的专家讲座,每一次的外出学习,都给教师们很大的触动,他们常爱唠叨的一句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们意识到以前做的,真是微不足道,唯有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第三,通过教育科研,形成了一种讨论、思考、“百家争鸣”的氛围,有利于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观念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教师在科研中,确实对教育观、人才观有利极大的转变,深感应试教育思想确实遏制了新思想、新观念的确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具有竞争力的一代,必须有新思想、新观念。现在,我校教师已形成了共识、,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以加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把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加强科研,探索有效的教育科研途径和方法,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为完成上述历史使命而做出贡献。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