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互补教学探索
马杭中心小学 王华英
一、传统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双基”教学;
(2)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强调教师为中心;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强调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4)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一切教学方法均应为教师的传授知识服务。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
1、有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则具有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紧扣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系统的知识。同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具有学科逻辑顺序,这样的学习比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更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2、有利于学生较快较准确地形成数学概念、理解有关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精细的讲解,扫清了学生认识上的障碍,使学习少走弯路;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反映了教师本人的情感、作风、素养,学生在听课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再则,学生在听讲时,听觉、视觉系统同时发挥作用,这比独自看书更易形成知识表象。所以,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比其它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进行接受式学习。
3、当堂课的模仿练习,一小节后的综合练习,单元结束后的系统复习,这样的螺旋式循环的训练,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法对掌握双基有较明显的功效,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发扬传统教学经验是教学民族化的需要。但是传统教学也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系统控制主要来自教师,而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未能参与控制。
(2)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3)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问题嚼得过细,解决问题时常是教师一讲到底。
(4)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局面。
(5)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互补教学的理论依据
鉴于传统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教法上,就难以培养出跨世纪人才应具有的数学能力。研究数学教学的现代化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
面对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我们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勿庸置疑,最具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技术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曙光,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多种信息,人机交互式的学习,提供给学生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路感官系统同时接收信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并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也会变得有声有色,即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入境”、“入情”、“悟神”、培养“自求得之”、“自奋其力”、“自能读书”的境界。弥补了传统教学之不足。由此可见,现代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如果,在教学中取传统教学经验之优势,取现代技术之优势,把两者互补,那么数学教学必然会出现教学民族化、现代化的境界。
那么,如何进行传统数学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补教学呢?
三、具体做法
1、以演增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而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未能参与控制。这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怕学,厌学,不学,又怎能获得知识,积累知识。
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恰当地把握小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操作、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个“最佳心理状态”引人入胜的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角度来讲,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新颖的活动等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质有关部位的兴奋,乃至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把知识融入故事之中,配上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生被生动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活泼的教学情境所感染和吸引,就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如教“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示CAI教学软件,屏幕出现带声音的动画场面:一天,兔妈妈带着两只小兔子到森林里去找吃的。他们看见了一片野蘑菇地,两只小白兔高兴得马上采摘起来,结果小花摘了28朵蘑菇,小白摘了23朵蘑菇,他们都高兴地说:“我采的蘑菇比你多。”两只小白兔争得面红耳赤,都要兔妈妈给他们做裁判,看谁摘得多。兔妈妈笑着说:“你们比一比,不就知道了吗?”“小朋友,我们来帮他们做裁判好不好?”根据教学内容,巧用计算机演示打出疑问,将学生引入欲言不能的愤悱境地,一种迫切要求获取新知,解决疑问的强烈欲望便产生了。就能在自觉自愿的学习过程中解惑,从而懂得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数相同看个位数,个位数大这个数就大。”的道理,解决了28大于23的疑问。
2、以演悟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没有或很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过程,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行为没有预定的方向和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样教的结果,学生对于如42-28为什么等于14、S为什么等于(a+b)h的理由都说不清,对自己能解答的题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机械呆板的做法,既妨碍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不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对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因知而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先要求学生看课本,在导读的基础上启智。再用计算机出示例题:34+28等于多少?要求学生观察思考:这道题和学过的34+25(不进位加)在个位数相加上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看法,教师利用计算机摆出34根小棒加上28根小棒:第一排3捆4根,第二排2捆8根,整捆的对着整捆的,单根的对着单根的,单根的4根加上8根等于12根,12根已经满了10,就要把 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边,这样单根的还剩下2根,整捆的3捆加2捆再加上新捆的1捆,一共是6捆,它们的和是6捆2根也就是62根。利用计算机形象、生动的演示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棒,使学生在观察计算机的演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顿悟、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一重要法则。
3、以演助练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采取“等量、同速、同要求”的教学,这就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采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取知识的起点和层次,确定学习内容和数量,自由地控制学习的进度和难度,还可以对某一问题作出猜测与探索,加深对问题的判断与理解,学习过程变得循序渐进,轻松自然。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巩固练习》时,利用CAI课件,让学生在电脑室中进行练习, 优生可以练要求较高的部分,中等生可练中级部分,差生可练初级部分。课件设计新颖独特、画面亮丽、练习与动画相结合,每做对一题,奖励一只苹果(或加分等)。通过屏幕的不断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以演优练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指出: “教师要用自己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问题嚼得过细,解决问题时常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智力得不到挑战,精神因素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习过程中,学生较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也较少得到锻炼。
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乐学,用意志的力量来自觉地、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智能得到最高程度的发挥,并把自身的学习与社会的进步,祖国的繁荣昌盛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或制作配套的CAI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色彩明亮、感染力强的优势,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新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用计算机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条件与问题,然后指名回答,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提问边利用计算机出示例题图:屏幕自动飞出第一个条件“5朵黄花”。然后请学生根据第二个条件思考:哪种花多?哪种花少?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后用计算机不断闪动“红花比黄花多5朵”这句话。学生理解了题意后, 再请学生观察分析。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用计算机在黄花的下面出示“跟黄花同样多的”和“比黄花多的”部分,然后在这两部分之间画上虚线学生观察图意后思考分析:红花跟黄花同样多的是几朵?比黄花多几朵?
(计算机出示:),要求红花有几朵?
(用计算机出示:)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进而概括出算理。
已知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求红花有几朵,就要把跟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和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从学生观察示意图,到离开直观,运用语言进行分析概括,完成了一个形象__表象__抽象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思维的升华,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则以它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有其长处和不足之处,而电教媒体在目前也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进行“程序教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使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淹没。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法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002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