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州市教研室汪履平
一、真实的学习过程。
1、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失败到成功,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之中;
2、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规范训练之中。严格,严而有情,严而有方,严而有序,严而有格。
3、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怀疑、争论、发散、同意以及自圆其说之中。
4、体现在真情实感批评与真情实感的表扬之中。批评比表扬更具艺术性。
5、体现在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有胆魄的对一切权威的否定之中。
6、体现在教师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的必要的调整和舍弃之中。
7、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之中。
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才是最有效的,才是最精彩的!
二、科学的学习方式。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方式,并分析其能否促进学生成功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效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机遇。
1、实事求是:该听讲接受的听讲接受,该观察模仿的就观察模仿,该探索发现的就探索发现,该独立思考的就独立思考,该小组讨论的就小组讨论,该大组交流的就大组交流,该动手实践的就动手实践,该演绎推理的就演绎推理,该抄写的就抄写,该背诵的就背诵。该做的不做,这是不科学的。
2、讲究实效:从班容量、教学时间、学生基础的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各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和产生的效益——基础知识的有效获得,认知结构的有效建构,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有效培养。
反对:形式主义的探究,故弄玄虚的讨论,毫无价值的合作。
三、高超的教学艺术。
在任何时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1、组织能力
2、引导能力
3、合作能力
4、激励能力
5、语言能力
6、板书能力
7、练习设计
8、顺应和同化艺术能力
(前四种能力为第一层面,中间三种为第二层面,最后一种为第三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