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蒋军艳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和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注意力全不在发言的学生身上。而上课的老师一直微笑着注视这一切,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上的新型教师——学生学习的伙伴、顾问,这就是新课程背景下活力奔放、“当家作主”的学生。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的确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在这样热闹的背后,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了一份沉静,一份用心倾听他人发言的沉静,一份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沉静。“提醒学生发言讨论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的新课程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倾听,缺少了这份沉静,我们学生的获益将不会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好多少。
苏教版第11册课文《船长》中有这样一段话:“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一段教学的:他自己声情并茂的地读了一遍,再让学生轻轻地齐读了几遍,之后,课堂出现了长达一分多钟的沉默。在一片寂静中,孩子们的眼睛开始湿润起来。尽管在这一分多钟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动作或者语言的交流,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段文字所包容的极其丰富的悲剧艺术,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犹如铁铸一般的高大形象此时一定浮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德再一次教育了孩子们。
有时,不妨让我们的课堂沉静下来,不妨给孩子们创造一些沉思的机会。我们现代的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满堂灌演变成今天的“百问不厌”式。孩子们在课堂上所做的工作就是举起小手,举得越高越好,与同学争夺发言机会。孩子们鲜有静心沉思的时候。在家里,孩子们往往处在父母等人的全方位的监护之下,也少有独处的机会。其实,孩子们也需要独处沉思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生活的真实才会呈现在他们面前,任他们咀嚼、品味和思索。也许他在想一棵小树在风中摇曳的美态,也许他在想一位同学的手被小刀割破后流出的可怕的鲜血,也许他在想一本书中的一个段落、一句精彩的对白,或是课堂上老师批评他后的一种尴尬不安的情形。也就是在沉思中,生活被整理得有序、有意义;也就是在沉思中,生活才变得有声、有色、有味,值得珍视和回味。如果有一天,孩子们突然沉静下来,那说明孩子们正在长大。
让我们在创造出一个所有学生都想表达和讨论的个性空间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共享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