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见很重要
武进区城南小学徐惠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有机会,都会闪光。这要求老师有一颗包容的心,尊重、理解学生,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老师,下周轮到咱们班升旗了,谁当旗手呀?”一向稳重的王蕾问我。“哦……”我沉思着。“老师,我有一个建议,大队长、中队长都当过好几次旗手了,这次我们竞选吧!”我吃惊地看了看她聪慧的大眼睛,说:“好!你的意见很重要!”因为她的话提醒了我,要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当轰轰烈烈的竞选结束后,一向默默无闻的陆晗姣竟当上了升旗手。学生们都说陆晗姣喜欢帮助别人,所以大家很喜欢她。
学生们的意见真的让我很受启发,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三年,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可事实告诉我,我还没有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此,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非常必要。我在班内设置了一个“知心信箱”,还在上面郑重地写上一句话:“你的意见很重要!”学生们从此向我敞开了心扉。令我惊讶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居然装了那么多想法,每周我都能收到十几封信,内容涉及班内的方方面面,有批评也有赞扬,还有为班队建设出谋划策的……
一句“你的意见很重要”,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们懂得了尊重的价值,学会了尊重别人。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教育之与情感,之与爱,就像池塘之与水。池塘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教育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也就不成其为教育。当我对学生说“我很喜欢你”、“你的意见很重要”时,学生感受到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认可!其实,教师的欣赏、鼓励、尊重、信任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用爱构筑学生成长的阶梯,打造优秀的班集体,这不真是教育的真谛吗?
2004 年 12 月 24 日
我们的教育案例、随笔征集活动得到了完小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城南小学也把他们的随笔发给我们,并一再要求进行点评。在他们的坚持下,我们十分惭愧地写下一点东西,同时十分惴惴不安,自己原本十分苍白的教育理念如何能经得起大家的检验呢?只好乱讲几句,交卷了事。
徐老师的这个故事从一件普通的小事着眼,从学生对她提建议,并且她能接受,由此可见她平时就对学生充满了爱,充满了宽容,否则,一般来说,学生是不敢随便提建议的,除非是老师发出这样的指令:“同学们都给我提建议啊,每人500字,写在小作本上。”然后学生才有胆量或者迫于无奈地象征性地在作文本中提一些建议。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同时能看出徐老师的细心和睿智,她除了能接受学生的建议,同时还能感悟到“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三年,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可事实告诉我,我还没有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最后认识到“教育之与情感,之与爱,就像池塘之与水。池塘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教育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爱,也就不成其为教育。”
教育当然需要爱,但是如果这篇随笔仅仅从教育需要爱这个角度来分析,那就浅表了一些。难道在这件事之前,徐老师就不爱学生了吗?不是的!所以我们觉得这篇随笔除了从“教育需要爱”这个角度来分析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长官意志和民主意识
虽然国家一直在向我们反复表达并且大力倡导“民本位”的理念,反对“官本位”的思想,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各级行政长官有几个会觉得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有几个平头老百姓觉得自己当了政府的主人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强权,痛恨长官意志,提倡民主意识,但实际上,在学生面前,我们每一个人却又都是强权,都是长官。选择谁当旗手,这本该是学生自己的权利,学生自己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班级的旗手是通过学生选举或者班委、队委选举出来的?几乎都是老师指定的。
这样做的背后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当然我说了算,我是班主任,在我的班级里当然有生杀大权;二是学生选举太麻烦,说不定选了半天还选出个阿斗来,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判断;三是觉得自己做比较方便,顺手就做了,省得操心。
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民主权利就剥夺了,这类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选三好,选班干,学生选了半天,到头来不还是老师说了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强权、老师的意志。学生是很会模仿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也都争着当班干,甚至当小组长,报纸上不是刊登过某班级评选班委,学生竞相送礼拉票的事吗?因为当了“官”,就可以从老师手中获得一部分权利,哪怕是小小的权利,也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去发挥自己的长官意志。
这个社会长官意志如此盛行, 我们也是帮凶之一。
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还是老师
虽然我们一再地听到或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话,而且也觉得自己慢慢接受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实际上呢?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当然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以便因材施教,但实际上有几个老师敢说了解了学生呢?所以徐老师才会发出:“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三年,我本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可事实告诉我,我还没有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感慨。我们的教师即使了解学生,也是浅表的,或者是十分功利的,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不关心学生心理到底想些什么,我们往往把学生看作是自己个人荣誉、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生命,一个需要尊重、需要了解、需要呵护的生命。
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师并不太关心学生心理想些什么,而学生却都努力地猜测着我们的心意,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从猜测我们的意图,从我们走进教室的表情和眼神猜测着谁将倒霉谁将走运。
所以我们觉得你这篇随笔还应该思考得再深一些,分析的透彻一点。不当之处,还请原谅。
徐贤波、蒋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