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8课 狐假虎威(板书),谁来告诉大家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一件事?
2、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它又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二、细读课文
(一)第1~5自然段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从哪里看出老虎本来是很厉害的;狐狸本来是很怕老虎的?
(2)被抓的狐狸怎么样呢?
(3)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
2、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接着根据思考题四人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
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
齐读课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小组长组织,先各人轻声读课文,接着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由组长组织讨论。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
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求学生听清老师布置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仔细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使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
|
教师巡视。
3、下面,请大家汇报一下合作学习的结果。
4、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是讲老虎逮住狐狸,狐狸用老天爷的名义来蒙住老虎。
5、指导朗读。
6、引导学生讨论:老虎既然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
7、所以,狐狸说要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从而让老虎对它编造的谎言信义为真,真正地放了它。
(二)第6~8自然段
1、课文第6自然段就是讲狐狸提出要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请大家齐读。
2、课文第7、8两个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请小朋友们仔细地读读,待会儿我要请几位小朋友把这两个自然段所写的情形表演一下。要想演得好,必须读得好。
3、随机同意五位小朋友到讲桌前,给他们分别戴上狐狸、老虎、野猪、小鹿、兔子的头饰,请其他小朋友当导演。
|
分角色朗读第1~5自然段。
同桌讨论,汇报体会:尽管老虎松开了爪子,但对狐狸还是半信半疑,如狐狸立刻逃命,必然会被老虎识破。
齐读第6自然段。
学生认真地读书。
(学生陆续停止读书,表示已作好准备。)
|
问题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以课文的精彩,表演的诱人作“重槌”,准确得当地敲向课文重点这个“鼓心”,明确的目标唤起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激情。
|
(表演过程)
请导演们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指着“野猪”、“小鹿”、“兔子”问: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7、8自然段,导演们看扮演者们表演得怎么样。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问小鹿:你跑什么?怕谁?
不怕狐狸吗?
问座位上的同学: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何意见?
指导朗读。先范读,再引读。
4、这只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时,会怎样想呢?
所以,我们说老虎真的——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动物
|
生1:狐狸在前,老虎在后。书上说: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
生2:狐狸在前,因为他说要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
离狐狸和老虎远些,在森林里躲着。
一生朗读,“狐狸”大摇大摆地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夸张地东张西望。
没理会,继续跟着狐狸向前走。
“野猪”、“小鹿”、“兔子”伸头看“狐狸”,一见“老虎”,“呀”地惊叫着撒腿跑向座位。
怕老虎。
谁怕它呀!
学生自由评价。(略)
齐读。
自由回答。
受骗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
面向全体,引向教材,充分准备,活中有实,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学习习惯。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大胆想象,读、想、演、看,身临其境,乐中悟情,活化了语言文字,培养了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