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3元面值的人民币
——数学活动课教案
蒋华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的过程,利用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学习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用过人民币吗?你们知道人民币哪几种面值吗?
板书:1元,2元,5元……
你们有没有见过3元的人民币?那为什么有1元、2元、5元的人民币,却没有3元的人民币呢?
请大家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原因?
学生猜测原因,师择要板书。
师生一起分析那种假设可能性最大。
二、进入研究
我们一起猜想可能是因为3元的人民币用的次数不是太多,没必要发行,那么,怎么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小结,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证明。
我们只需要来统计买1元到9元的商品,用到1元,2元,3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几次,看看3元的人民币是不是用的比较少。
那么为什么只需要统计购买1元到9元的商品呢?因为,通常我们买东西时,如果只需要几角钱,那么可以付1角,2角,5角这样以角为单位的钱,如果需要的钱很多,那么可以付10元、20元、50元甚至100元这样的钱。所以我们只需要统计购买1元到9元的商品时,用到1元,2元,3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几次。
三、开展统计
开始统计购买1元到9元的商品时,用到1元,2元,3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几次。
制成统计表。
四、展开讨论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3元面值的人民币使用的次数确实大大低于1元和2元人民币的使用次数,看样子同学们的假设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3元的人民币使用的次数还是要超过5元的人民币,那么为什么不取消5元的人民币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研究。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一样,对于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可以进行假设,然后采用统计、归纳、分析、计算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如果同学们今后能够经常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加以研究,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小数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