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马杭中心小学 杨丹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得学习,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得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课文也用人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那便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
2、齐读课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
1、想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
2、那就大声地读出来吧。注意:我们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生自由读。
4、指名读,正音,齐读。
5、同学们真不错,一会儿功夫就读准了字音,读顺了诗句。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感受到什么?
三、读文悟情
(一)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中,读了第一自然段,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2、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4、你有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爸爸妈妈?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5、15 岁的王维跟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那么小的孩子离家就两年了,这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啊!
6、让我们深情地读出这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吧!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在平时,这种思乡之情或许还会淡一些,但一到节假日就不同了。看,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人们都在干什么呢?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
3、“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
3、这种热闹的场面你有没有类似的印象?如果你能用上“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这两个词语也可以。
4、重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你能通过朗读吧咱们带到那热闹的大街上去吗?
5、指名读。评价。齐读。
6、而王维看着……(引读)。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的王维他想些什么呢?
(三)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以前王维和兄弟们都干些什么呢?
3、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却又那么得短暂,如今他们怎么样了呢?
4、交流。“天各一方”是什么意思?现在这里有一座华山,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知道王维现在在哪,他得亲人们又在哪?(板书)
5、王维在山的那头,而家在山的这头,这是“天个一方,难以相见”。大家看,这里又一个省略号,让我们来猜猜,此时的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呢?
6、王维在深深思念他的兄弟们,那兄弟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7、让我们把这深深的思念之情融入到朗读中去吧。齐读。
8、这一自然段其实反映的就是哪两句诗呢?
(四)第四自然段
1、过渡:如此看来,王维和兄弟们互相思念,尤其是王维,他思念兄弟之深切。他既想到了现在,又想到了未来,既想到自己对兄弟得思念,又想到了兄弟对自己的思念。他的想法很多很多,书上的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尽管思绪万千,可兄弟们就是不在身边,于是他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来(引读)
2、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理解这个诗题吗?你理解这首诗吗?
3、指名读
4、范读,齐读。
四、情感延伸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是王维一个人?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你知道还有哪首吗?
2、出示《静夜思》,自由读,指名读,理解,齐读。
3、出示《泊船瓜洲》,自由读,指名读,理解,齐读。
五、回顾课文
1、读完两首诗之后,你是否对王维的思乡之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呢?让我们用朗读把这深深的思念只情表达出来。伴乐齐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2、当王维思念家乡时,他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哪如果换作你,
当你思念不在身边的亲人时,你会怎么做呢?好好想一想,回家做一做,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