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馆情介绍 馆内公告 读者须知 上架新书 推荐图书 小故事会 精美文摘 南田苑 论文精选 读书成长 阅读指导 学校首页
 
  图书馆简介
 
我校图书馆创办于 1998 年,开设于综合楼三楼。现今全馆建筑面积达 562 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藏书充足,为全校广大师生汲取知识之最佳场所。馆内设有书库、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有书柜 62 个、书架 10 只,电子阅览座位 20 个,学生阅览室能同时容纳 222 人;教师资料室、阅览室有书橱 5 只、书柜 5 只、报…[详细]
 
  馆内公告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网站 >>专题网站>>图书馆>>论文精选>> 在课堂中张扬学生个性
在课堂中张扬学生个性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07日     点击次数:     作者:吴敏菊      来源:本站原创

在课堂中张扬学生个性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吴敏菊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 17 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他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学生就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尝试着说不敢尝试着问。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才的组织者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像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然后自己尝试着和老师一样自己读自己写自己演。

3、点拨者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在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议得有滋有味时点那么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观摩课《梅兰芳学艺》中,于老师的点拨真的精彩。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是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他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朗读,看看谁象那位师傅,学生越读越有师傅对梅兰芳演戏不甚看好的味儿,他顺势说:“小朋友,读书很有意思吧,在读、体会的过程中你们知道‘料子’一词的意思了吧!谁来说给于老师听听?”学生说了很多:什么就是不适合演戏啦,演戏这行梅兰芳不可能有成就啦等等!语言富有个性,又自然无雕琢!有的甚至自己愿意尝试着演一演。

4、激励者有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誉回家去。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用赏识的目光看自己,我们成年人都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何况小孩子呢。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赞赏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一个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眼神,一句学生耳边悄悄的赞扬的话,一行留在学生作业本上赞赏的文字,都足以能让一个小孩激动很久,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轨迹。试想,我们如果打心眼里真心喜欢欣赏学生,他们能不掏心给你,真心信任你吗?而师生关系和谐随意了,这样一种氛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能不畅所欲言,个性能不得到舒展吗?

二,尊重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教育不是告诉。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尝试着作阅读感悟。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特别是现在的苏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当儿童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这不禁让我想到同一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处理的两个教学片段。《九寨沟》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旅游胜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珍禽异兽。文辞清新,尤其是描绘湖泊的那一段让人如身临其境,久久迷醉其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1)自读后,老师提问:你最喜欢湖泊的什么特点?学生圈画有关语句,讨论。(2)教师指名汇报学习情况,结合解词析句。(3)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景物的美,读出对湖泊的喜爱之情。虽然,这个语段的教学,老师也注重了“悟”的过程和语言智能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方面也得发展,但总是在老师预设好的框框里学,被动,热情不高,感悟和体验都不深。

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1)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参观九寨沟的湖泊,现在你就是导游,你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看谁赢得的游客多。于是学生分组学习,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谈谈、读读、议议;或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湖泊美景;或收集资料,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湖泊的图片、资料等。(2)组织交流汇报。一些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画的湖泊,例如:我画了一个清澈透明的湖泊,湖底画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因为课文里写着“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又如:我把青山、白云等各种倒影画在水面,因为课文中讲‘雪峰、森林、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湖水五彩缤纷,被称为“五花海”回“五彩池”。一部分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教师配上课件,视觉听觉相融,意境悠然美妙。几个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这就走出课文,开拓了学生视野。还有一位学生说他曾经去过九寨沟,向大家介绍了我亲眼目睹的湖泊……

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创设情境,变“三尺讲台”为“旋转舞台”。

1、抓可拓展文章内容的表演情境。如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在理解文章结束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他在改编前特意指出: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待会老师要请这些聪明的小乌鸦上来表演。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真是晶晶亮,透心凉。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尝试欲望,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等等。

2、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古诗意蕴深厚,音韵和谐,但难以理解更难以进入诗境,悟出诗情。一般教师教古诗都采用读诗题,解诗句,知背景,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程式化地去教,往往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了无生趣。我在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抓两个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初读了诗歌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猜,那黄四娘家都会有什么花?”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开了:桃花、李花、杏花、水仙花……我马上让学生自己追问:“诗中写的花有可能是水仙花吗?读诗句想一想。”学生尝试着独立思考后回答不可能,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我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有可能是什么花?又有学生答桂花。我进一步追问:“可能有桂花吗?”学生认为不可能。因为桂花是八月份开的,而诗中写的是春天景色。“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诗句就可以看出。接着我小结:诗中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句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学生自学后各组挑选的代表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内容颇丰,气氛活跃。而后,我又发问:“诗句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用‘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可以看到这些花了吗?”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背景资料说:“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像诗句中所写的景象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作者要找寻。或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我予以表扬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就这样,整个课堂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老师善于抓住问题的情境,这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

3、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电脑管家》,大致内容是讲电子计算机可轻松地管理长城饭店,说实话,那里面的电脑在我们现在看来早淘汰了千百次了。象这样文章内容或思维方式与时代已经脱节的课文,如《落花生》,或《丰碑》等思想上明显有“高大全”的感觉,不太真实甚至人文精神匮乏的文章,我觉得可以大胆地给学生一个批判的情境,让学生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质疑,因为学生在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这样敢于面对课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远远胜过学到文中什么人什么美好品质。试想,现在知识的概念外延都大大拓宽了,真理这词语也好象提得不那么频繁了,而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很多东西难以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要有道理,都应承认其合理性,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学生谈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想法,都应该给予支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连自己最真实的心都丢失了,所以我们给予学生的,更应该是真实。只有创设一个可以言论自由的批判的情境,让他们敢于说敢于辩,才对他们的将来真正有益。

四,课堂练习,变“机械重复”为“个性选择”。

关于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好好想想应该怎么科学设计,常常是照例做做练习册,抄抄词语之类,这些基础练习固然重要,也需要做。但是为了让课堂个性的光芒不随着课的结束暗淡,练习也要精心设计。例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把作业设计成 ABC 三个等级。其中,A 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 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 类作业介于两者之间。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设计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给我自己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学生有了这分信心和决心,作业的质量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个性化的教师需要个人独特的视角,更需要在权威面前的自信,坚持和灵气!

此文获尝试论文一等奖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