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易感人群,怎会甘于寂寞呢?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直面这一现象,积极地引导。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流行音乐的教学,遵循新课标的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会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学生小学音乐教育
流行,是个永恒的话题,站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上,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流行音乐乃投其所好,象知音一般,清楚透彻地剖析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许多驿动的心灵便做了他的俘虏,学生作为时代的易感人群,怎会甘于寂寞呢?
一、流行音乐
(一)含义通常认为,英语“Popular music”是流行音乐的对应词。“popular”有大众的、普及的、通俗的与流行的等意义,与之相反的应当是“不易在大众中普及的”音乐,即高雅音乐,或说是严肃音乐。但是,按“popular”对流行音乐作社会性的解释是适当的。狭义的流行音乐单指通俗音乐;广义的流行音乐则包括“传播很广,盛行”的各种风格的音乐。
(二)发展音乐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时光流逝,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时代,随着电影、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为流行音乐的推广流传创造了有利条件。曾几何时,流行音乐被视为“洪水猛兽”、“音乐怪胎”,而今,几乎所有综合的重大音乐活动中它都不可或缺,作为严肃音乐代表人物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都有过与流行歌星合作的记录。流行与美声,流行与民族结合都是当今乐坛的一个时尚。可见,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全球化”浪潮的涌起,流行浪潮势不可挡。
(三)特性流行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具有社会性、浅显性、娱乐性、参与性、生动性等特点。词曲通俗,旋律流畅,琅琅上口,对声音训练没有特殊的要求,再加上最主要的因素——歌手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的演唱风格,歌曲自然容易流行。流行音乐如此受欢迎另外的因素是包装的理想化,人们往往是对想象中的唯美事物很向往并且崇尚热衷,追求时髦也已是一种社会风尚。
二、流行音乐在学生中流行
(一)都是媒体惹的祸——社会因素
我们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流行音乐通过多媒体大量传播。由于音乐本身具有弥漫性,而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潜移默化下,学生自然而然便学会了几首很熟悉的流行音乐,时不时哼哼两句。但他们接受流行音乐是无条件的,不经删选的,哪个好听、好唱、常听,就会了,当然健康不健康的都一咕脑儿吞进去了。健康的歌曲作为兴趣爱好,当然很好,可不健康的歌曲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让他们想入非非。这时,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向学生介绍一些好听的,适合他们的流行音乐。
(二)流行雨——顺应时代
时代是一种客观的事物,无法依靠个人的意志去改变,违背规律必受惩罚。流行音乐是时代的产物,学生的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成分,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甚至有些学生常常连带喜欢这位歌手而去买他的 CD、照片,收集其资料。如现在的超女快男,谁对之趋之若鹜,答案当然是中小学生。说到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现在的孩子没几个听过,而说到张杰的《往事随风》、苏醒的《解脱》、张靓颖的《Loving You》,一般都能哼上两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类现象怎能视而不见呢?而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生个体学习过程都很独特,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发展,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行为不能粗暴地给予否定,更不能去扼杀学生对音乐地这种兴趣和热情,应该加以保护,更应加以引导。
(三)至少还有“你”——学生立场
从学生自身来看,他们应该有丰富的生活,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文化科目的疲惫之余,偶尔聆听一首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就如同加了一剂调味料,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大家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同时对音乐的兴趣也有了提高。五(1)班的张淑澜曾经这样说道:“流行歌曲不是洪水猛兽,有空的时候哼一哼,唱一唱,有什么不可以呢?唱多了,乐感强了,胆子也就大了。说不定,一个未来的艺术家就这样唱出来了!”童言无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相比之下,许多高雅音乐中的声乐作品只能欣赏,未受过正规训练的很难演唱,流行歌曲正好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在休闲娱乐中唱唱,的确是一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作为教师,可以在课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向其他同学推荐,这样也给师生增加了沟通的机会,有了共同语言,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三、流行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育
由于狭义的流行音乐良不齐,以至部分人认为流行音乐都是情爱满篇,容易引发学生早恋,所以不提倡学生演唱。其实,思想健康,通俗易懂,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也不乏存在。这些音乐进入校园,可以作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翻开现在的课本,不难发现其中收录的大量歌曲不就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吗?例如,《摇太阳》《神奇的九寨》等都是我国 90 年代的“流行歌曲”,现在已是小学生们熟知能唱的歌曲了。又如《七子之歌》不就是澳门回归时所唱颂的广为流传的流行歌曲,现在也被编入了教材,诸如此类的歌曲还大量存在。过去的流行歌曲已是现在的经典歌曲,现在的流行也又可能成为将来的经典。
如今,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改革,主张开放性、民主性。也就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教师不要太多的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作为引导者,保护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一)音乐与生活
流行歌曲的题材取源于生活。同样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也可以从生活入手,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赏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乐,也可以通过音乐让学生体验生活。例如,生活中处处有爱:母爱、友爱、亲情、祖国之爱……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此类题材。《相亲相爱》《干杯啊,朋友》等歌曲能使之形成一个更团结、更亲近的集体;《爱的奉献》等歌曲让学生懂得要有爱心,关心别人,也体现出了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音乐与其他学科
音乐与其他学科是融合的。新课标的理念是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包含三个方面: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恰好,流行歌曲涉猎范围很广,对这些学科的综合有很大帮助。教师可将部分作品收集起来,与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或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相互交流。例如在学习藏族风格的歌曲《神奇的九寨》时,播放一些藏族歌曲《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的 VCD,学生可以边看画面感受其旖旎的风光,边听藏族的唱歌特点,再加上藏族舞蹈等教学过程,这样在教学中加入了流行音乐,增添了课堂气氛,融合了其他学科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音乐相关的文化。
(三)音乐多元化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仅只教授教材中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组并扩展教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倡导多元化教育,也就是教学内容需补充、整合。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国外的流行音乐也不乏有很多佳作名篇。《MY HEANT WILL GO ON》《YESTERDAY ONCE MORE》等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喜欢的英文歌曲。当今的流行音乐综合了多种音乐素材,如:民族的、戏剧的、爵士的、摇滚的……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音乐,使他们对音乐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有利于个性化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把流行音乐作为“灵丹妙药”或是“单纯的迁就”。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能把流行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中的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流行音乐渗透并参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总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永不满足现有的教材与教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选用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让学生全面地、个性化地发展应是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 年第一期
2、《音乐周报》2007 年第六期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