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图书馆创办于 1998 年,开设于综合楼三楼。现今全馆建筑面积达 562 平方米,馆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藏书充足,为全校广大师生汲取知识之最佳场所。馆内设有书库、教师资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学生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有书柜 62 个、书架 10 只,电子阅览座位 20 个,学生阅览室能同时容纳 222 人;教师资料室、阅览室有书橱 5 只、书柜 5 只、报…[详细]
|
|
|
|
 |
|
 |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14日
点击次数:
作者:仇伟红
来源:本站原创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一、 关注生命的需要
[案例]小学里,男女生对英语学习似乎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女生知性可人,回答
问题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书写也是工整漂亮,深得英语老师的青睐;而男生就不同了,不仅在课上顽皮,做小动作,被点名回答问题也总是不知老师所云,就是写作业,也总是无法和女生相提并论,因此,很少有男生能在英语上被我奖励A星,或是加到一个半个苹果。那一次,班里开展“我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活动,我收到了全体男同学的“联名呼吁”:老师,我是一名男生,所以,我从来没有被您在英语课上表扬过,也没有在作业上得过A星,即使我尽了我最大的力,您也没有朝我露出过您亲切的微笑,我多么希望成为一名女生啊……
[反思]天啊,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男女生的两极分化,众多男生的自卑……而我,还沉浸在仅仅是对女生的褒奖有加,对男生的怨气日添之中,面对学生的质问,我不禁一怔:是的,我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了吗?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求木,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你说他好的时候,他才会好起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好动,粗心,而男生尤为如此,老师的放弃与时时流露出来的不满,时间一长,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管什么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欢喜、奖励和赞赏。”教师任何的勃然大怒、严厉呵斥、横加干预、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和无辜的童心,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学生的过错时要宽容,要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看,你盯着他的优点,他就会把优点放大,逐步掩盖错误和缺点,直至使缺点和错误消失。仔细想来,班里的这些小家伙不也有许多的闪光点吗:他们总是争着帮我擦黑板,收作业,被批评了也总是不忘对老师说“老师再见”……
关注生命的需要,首先要多一些平等与尊重。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把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发号司令的权威,而应该真诚地当好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的生动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少一点指令,多一些商量;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刚制,多一些弹性;少一点秋风扫落叶,多一些和风细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或摸一下学生的后脑勺,这些对老师来说是些微不足道的情感流露,对接受者来说,往往能产生“如沐春风”般的享受,那是一种无可言喻的满足与幸福,这代表着老师对他的关注,蕴含着老师对他的期待,这,有时能胜过老师与家长数次苦口婆心的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 关注生命的个性
[案例]六一前夕,学校要求各班开展“五小小标兵”的主题班会活动。因忙于职称考试,
我实在无暇辅导,只好在课余简单地说了几句,意思是让他们自由、大胆地“搞”,我全力支持。很快,周五的班会课又来到了:学生们联名推荐了主持人,合力撰写了台词,还特地邀请了各位任课老师参加。一走进教室,我就被浓烈的庆祝氛围感染了,墙壁、黑板都布置一新,就连日光灯管也蒙上了一层漂亮的彩纸。活动开始了,有“小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小歌手”演唱动听的歌曲;有“自理能手”展示自己整理一新的房间,配以多媒体做图片说明。就连平时学习成绩总是在末尾的陈迪,也一展她飘逸的舞姿,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一堂四十分钟的班会课,有演讲、绘画、舞蹈、竞赛等,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思考]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如那天班会总结所说,我由衷地佩服我的学生。他们用事实教育了我:什么是生命的个性。也督促我以新的目光审视我的教育对象,学生的个性是何其丰富,他们的潜能又是多么地深不可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学生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正如肖川博士在《教育的力量》中所说:“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关注生命的个性,首先要创设宽松氛围。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是个性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师生间亲切的交谈,对学生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热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其次,关注生命的个性还要促进多元沟通。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化沟通机制,引领学生在与老师、同学、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中发展个性,在对大自然的体验中健全个性,在对社区的服务中完善个性。
三、 关注生命的发展
[案例]课代表转学走了,班级进行了补选,本来很有希望的徐娇落选了。自尊心很强的
她一下课就哭着告诉了同在我办公室的妈妈。于是下午,我的同事前来“说情”,并再三要求照顾一下。说实话,徐娇的办事能力确实很强,但我考虑再三,还是没有答应。我耐心地找她谈话,告诉她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充满竞争,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胜利者,总会有失败和挫折,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挫折中找到希望的曙光。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徐娇尝试担任小组长,并告诉她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他答应了。后来,她果然不负所望,逐渐赢得同学的信任,当选为最佳“服务小组长”称号。
[反思]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它在内容上应该是“合格+特长”的有特色发展;在时间上应该是“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内容上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合格”是教育的底限,其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案例中的徐娇,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但并没有“学会办事”,因为她还不具备应有的心理耐挫能力,这就是一种不合格。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不和谐因素,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朝着和谐的方向良性发展。离开“合格”的特色发展,是没有保障的,或许还会裂变为一种畸形的发展。
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教师不能只盯着学生的今天,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的明天会怎样?曾经有过一位老师非常宠爱她的得力助手,因为他聪明有悟性,然而这位在小学里倍受老师器重的学生在步入高中后,却应受不了老师学生的冷落而自杀。如果我们的老师当时能给学生多一点这方面的挫折教育,或许这种“昙花一现”的悲剧就能避免。在上述案例中,我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从长远角度看,学生的人生阅历中无疑又多了一份积淀,这种受挫的经历会让学生更加成熟,在未来发展的路上会走得更自信,更长远。担任小组长,无疑又让学生多了一份服务的意识,多了一份能力的锻炼,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此文获2004年全国德育论文二等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