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引领学生走入数学的殿堂
童话故事一直以来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更是偏爱那些乖巧的、驯良的、有灵性的小动物的故事。无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内,只要一提到“讲故事了”,同学们都特别兴奋,马上规规矩距地坐好,惟恐老师生气不讲了。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共同爱好,我就细心地把握好现行教材的图文并茂的特点,精心编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将这些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再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了一座美丽的童话宫殿,使学生感到数学具有无穷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听别人说、乐于自己说”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
记得在开学初,我拿到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本和教学用书后,就好好的把全册的教材通看了一遍,当我看到教材上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我就打定主意,先不急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应该设计好第一、二课时,我该怎样向学生宣传数学?让我的学生人人喜欢上这一门学科,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既能减轻我的工作负担,也能使学生从“要我学”的保守状态中转变为“我要学”的新理念呢!经过再三的思忖,我拿定了主意,就从童话故事入手吧。
第一堂数学课上,我就用一个童话故事开场了。我刚一开口,全班45双眼睛齐唰唰的投向了我,那眼神里充满了依赖和信任,于是我在大家关注的目光下轻轻地叙述:“有一只懒惰的小鹿长大了,什么也不愿意学,可把鹿妈妈急坏了。有一天,鹿妈妈要出远门。临走之前告诉小鹿:我不在家,你要学会做事,早晨7点起床后,就开始锻炼身体,坚持跑完500米,然后带上2元钱去买早点,吃完早餐了,再设计一下自己的房间应该怎样装修最合适,分别要各种材料多少……小鹿一听,急得大哭起来,大声嚷嚷道:妈妈,求求你别走,我什么也不会,你走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7点,也不知道500米有多长,2元钱怎么拿,更不知道怎样设计装修房间,呜呜呜……妈妈,妈妈,求求你别走好吗?鹿妈妈看到小鹿伤心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些知识都与数学有关,只有把数学学好了,你才能战胜这些小困难啊。小鹿听了直点头。后来,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小鹿虚心学习,果然学会了不少的数学本领呢!”良久,我的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还沉浸在刚才故事的意境中,于是我又因势诱导道:“同学们,你们愿意向小鹿学习吗?你喜欢学数学吗?学习了数学,你就会增加哪些本领和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顿时,教室里沸腾开了,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表现出高度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我的目的达到了,我会心地笑了。
接下来,我几乎每一堂数学课都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而准备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在声情并茂的娓娓讲述中把同学们都带进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下面就谈谈我是怎样做的:
一、我用童话导入,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能否做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每次上新课,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今天,森林里来了杂技团,小狗和小猫约好,一起去看表演。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狗的座位号是12,小猫的座位号是21。过了一会儿,大熊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司机想考一考小狗和小猫,跟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狗和小猫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山羊老师,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狗和小猫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狗和小猫。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穿插童话,使孩子们精神焕发。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能集中15——20分钟左右,很容易精神疲沓,思维松懈。记得有一次上“认数”的练习课,经过了长时间的计算、答题,有的学生开始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效率下降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生气,而是灵机一动,缓缓道来: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老猫带着小猫去钓鱼……才一开头,小朋友们的眼睛马上都齐齐地望着我,等着往下说。于是,我接着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趣的听完了故事,同时也解决了书上“老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8条鱼,老猫钓了20条,小猫钓了多少条?”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将童话故事穿插其中,再一次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三、用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贯穿全课始末。
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统计”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学生统计,掌握统计方法)。客人们还带来了生日礼物——鲜花,他们送给大象哪几种花?(学生整理、统计)。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为了表示感谢,大象拿来水果招待我们,我们每人选一样吧。(学生统计水果,看看大家最喜欢哪一种)。我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教学内容全部连接起来,这样做,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有时,我还根据插图,引导学生自己编故事。
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上册18页“认识0”的那一节课中,我先引导学生看“小兔采蘑菇”图,然后故意说:“我不会讲这个故事,谁愿意当小老师,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的说给大家听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大都举起手叫起来:“我说、我说……”于是我就选几位,让他们自由发挥。说得不够好的,我和其他同学就帮他们补充或者指正;声音小的,大家就用掌声鼓励他们放开嗓门,大声说。经过几次的诱导,同学们的胆子大了,语汇增多了,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想象也更为丰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小脑袋里有着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如在一年级数学练习中,我出了这样一道看图题:有3只小鸟在吃食,飞走了2只,还剩下1只小鸟,其列式为3-2=1。本来这样的解答无可非议。可是有一名学生列出这样的式子:“1+2=3”,我在批改时有点犹豫不决,便找他来问问。可这位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做的是对的呀!您看,地上一只鸟在吃食,天上两只在飞,天上的两只鸟是它的姐姐,它们看见了弟弟太饿了,自己舍不得吃,只在空中飞翔。它们是姐弟三个呀!”多美好的童话呀!多美妙的想象呀!一幅简单的图画,在天真无邪的孩子眼里竟然如此善良、美好!竟然成了一温馨的故事!更主要的孩子的想象也完全符合图意。于是,我在课堂上把这个同学想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惊喜。
另外,我还随时提醒学生留心收集电视上和书中或者身边有关数学的童话故事,并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讲述给大家听。这样做,既培养学生养成了爱看课外书的良好习惯;也拓宽了他们广泛收集、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一年我在教学改革中的大胆尝试,我在数学课堂上构建的童话宫殿越来越结实了,它不仅辅助了我的教学,使学生知识的羽翼更为丰满了。同时,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总之,这座五彩斑斓的童话宫殿里的新鲜事,让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数学,切实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