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的教育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张晓丹
一口气翻阅完手中这本书,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样听孩子才肯说》,两本书惊人的相似,向我们诉说、呈现了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才合适。大家也不难发现,两本书名中的“说话”、“说”、“听”就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而所谓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来达成一定的目标。
“所有的教育都起源于爱。”这是书中最先触动到我的文字。纵观当下的教育(学校或家庭),不能说我们的教育者没有爱心,不够耐心,但当现实化身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演变为一段段生动的文学记录在案,教育的问题就一个个冒出来了。我们大力宣扬的爱心与耐心居然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对孩子不可消除的伤害或不可磨灭的创伤。那作为教育者该如何去爱,怎样的爱才真正是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呢?手中的这本书就给予我们很好的指引与示范。接下来,笔者想以“表扬的艺术”为例,与大家一同探讨教育的本质:
表扬是当代教育者惯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放大、扩充,表扬一度已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教育法宝。但是不是所有的表扬都让孩子受用,都对教育行为有效呢?书中明确告诉我们:真正有益的表扬应该是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例如,一堂绘画课,学生A在饶有兴致地画画,当他拿着一大幅蓝色的画纸来到你跟前,要求你看他的画,并进行评价。如果此时,你简单而违心地用“你画的真好!”“你很棒喔!”这些来回答的话,你敷衍式的表扬恰恰扼杀了一个孩子作画的兴趣与继续思考的兴致。正确而有效地表扬应该对他的画面进行客观、直白地描述:“这是一片深蓝。这里是一片浅蓝。你让我看到了一个蓝色的世界。我觉得视野特别开阔,让我想起了天空,大海……”这样的表扬既是肯定又是指导,既有内容又有延伸。
由此及彼,从“表扬的艺术”我们可以推广到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交流、纠纷处理、班级管理、评价总结等。所有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客观、细致地描述,尽可能真诚地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感受或情绪,而不是去单一、机械地强加给孩子们成人的思想、判断、见解。作为成人,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过程中能给予孩子的应该只是必要的帮助,更多地是要让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自治、自律、自尊、自爱、自强。我们要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于社会中、校园里、家庭的完整的人,享有一切人的权利,也需要承担一切人应尽的义务。
尤其是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我们要做的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我们是老师,也是人;孩子们是学生,也是人。而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条黄金法则就是:真诚以待。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爱只能用爱来教导,热忱必须用热忱来培养,而人的教育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理解,信任,宽容,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