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点亮童年
——儿童阅读阶段性导引的初探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潘兴芳
不知道你们是否读过儿童文学教授梅子涵先生的书。他总说自己一次又一次被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所感动。可他大概不知道,我在读他的书时,曾多少次心潮澎湃。我清楚地记得,他说:“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他把自己的书献给孩子们,献给成年人,更献给我们这些与童年相处的老师。他说:“老师们应该是点灯人,童年阅读的点灯人。”于是,这句话把我心中的灯火点燃,照亮了我的语文教学的路途,我也就尝试着做了这样一个点灯人。
一、回归
孩子们的阅读存在着诸多的误会。最先要做的应该是让儿童阅读回归到原来的路上。我想:孩子们应该是带着欣喜去走进阅读,去感受阅读,那么孩子们对阅读的回归该怎么导引?我选择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入手。
1. 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故事——课前5分钟的故事时间
孩子们是天生的倾听者。因而请偷窃语文课前的5分钟,用来讲故事吧。这个习惯一定要雷打不动;这个故事一定要讲得娓娓动听,很多时候自然地添加一些动作及眼神;这本书一定是经典长篇,且精心挑选。书中作者语言的精妙一定要稍微高于你所面对的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你会发现,虽然看起来你是浪费了那么重要的5分钟,但有惊喜的回报。
学期初,我给孩子们准备一份精致的礼物——《夏洛的网》。课前,我都会认真去揣摩讲故事时该有的声调与神情。每节语文课前讲5分钟,也只讲5分钟,时间到之后马上停止。仅仅5个星期,我发现有意义的效应已经在班级中荡漾开了。第一个改变:当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忘记了讲故事的时候。有孩子问我:“老师,你好像忘记告诉我们今天‘威尔伯’怎么了?”(威尔伯是书中主角之一)而往常这孩子迷恋搞笑、恶作剧书籍。好书的魅力竟然这样的光彩夺目,我心中窃喜。第二个改变:孩子们在我讲故事这段时间里,已经把全县书店搜了个遍,就为了寻找这本书。最后他们无限沮丧地告诉我:“这本书我们找不到。”当我满脸“炫耀”地说:“这是老师在外面为你们选购的!”孩子们对书的追寻已经变成他们在各书店搜索书本的目光了。
2. 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图画书介绍课
从漫画书在孩子们当中受欢迎的程度来看,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图画在儿童阅读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被接受,并愉悦孩子们的心情。因而选用图画书也可导引孩子们对阅读的回归。图画书使用应该涵盖整个童年的时间,不过这种图画书指的是真正的图画书。那种书中的图画本身也能讲故事的,文字的叙述和图画的叙述各有优势,不可替代,相映成趣的书。开展图画书介绍课,会让孩子们重新找回婴孩时代对于图画书痴迷的情愫,并发现原来优秀的图画书还会告诉他们在其他漫画书上体验不到的一种情感。
我在班级中开过一次图画书介绍课。我准备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遗失的一角》、《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的小兔》、《等一会儿,聪聪》、《鳄鱼怕怕医生怕怕》,然后逐本逐页地翻给孩子们看,并把故事讲给他们听。这种大面积、大数量的图画书介绍,我称它为“视觉与心灵的轰炸”。眼前这些已经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倾听着。眼里没有对朴素画面、简单故事的嘲笑。从他们眼里我还能读出一种震撼,一种惊奇、一种从未有过的欣赏。
3.通向儿童阅读的一张车票——制作阅读名片卡
阅读名片卡就像一张通向儿童阅读这趟列车的车票。制作阅读名片卡,是让孩子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我设计了孩子们的阅读名片卡。
班级 我的名字 (可用笔名)
我最喜欢的书
我最喜欢的诗歌
我欣赏的作家
我曾读过的书
我的读书格言
我的阅读等级 ☆☆☆☆☆☆
自画像
我跟孩子们一起在名片卡上写写画画。我允许孩子们在还不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书或者诗歌或者作家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空白放着。过程非常愉快,孩子们把做好的名片卡粘贴在阅读长廊中。他们看看自己的,再欣赏别人的,体验到一种对于阅读的初初快乐。
二、萌动
前一个阶段的主动权大多把握在我们老师的手上。但在萌动期,儿童阅读的导引主要还是通过孩子们进行来自我参与、自我导引。此时的老师仅仅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阅读指导者出现。
1. 开展阅读指导课
开展儿童阅读后,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可以阅读的东西到处都是。面对广阔的书海,很多孩子会无所适从,因而盲从,因而选择不下。等到选择好书籍了,他们或许还会碰到如何阅读更有效,阅读书籍时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那么开展阅读指导课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真正走进优秀的儿童文学,这个广袤而美丽的世界;在于让孩子知道阅读时应该怎样开始,怎样结束的问题。问题虽然很简单,但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我们忽视着。
我根据事先调查到孩子们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开展阅读指导课。针对挑选与购买书籍主题,我开展了《儿童文学书籍与出版社》、《儿童文学书籍与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书籍与儿童文学奖项》阅读指导课。针对书籍如何开始阅读,怎样结束阅读的主题,我开设了《读图画书应该注意什么》、《序言与目录的重要性》、《不要忽略了书中的插图》。针对我要重点推荐的书籍,我开设了以推荐书籍的一则精彩片段为学习材料的导读课。
2. 开展好书交流会
回忆我们的童年,在阅读完一本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籍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朋友介绍,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直到大家都知道了有这样一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现在的孩子也跟我们小时候有同样的心理。开展好书交流会,恰恰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倾诉的舞台。在交流中,孩子把通过阅读获得的独特体验,与人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孩子的口头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也得到锻炼,并享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和进步感。
3.开展阅读主题活动
阅读主题活动的开展能使孩子们走出阅读世界后,还能享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后续快乐。阅读主题活动开展的宗旨应该围绕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愉悦与成功。活动应该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的体验与收获有用武之地,而且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如“小小书市”、“征集凡人读书格言活动”、“我来做一枚书签”、“读后感,大家共同读”及其他以人物或时事等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三、向往
孩子在与阅读相处的很多时候,他们会在字里行间邂逅美丽,遭遇丑陋,然后熟悉这个彩色的人世间。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最终都会安全着陆。王尚文说:“阅读就是生活,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对一个人生阅历有限的学生来说,阅读在丰富其经验(包括生活的和审美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是的,孩子们在儿童阅读经历回归与萌动后,终于充满了向往。向往生活,向往一生的阅读。这个时候作为导引者的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设想着:
1. 收集成功
孩子们在阅读的导引下中充分阅读,并收获了许多。你看,那一张张精美的摘记卡,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一枚枚精致的书签。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成果进行收集,孩子们在收集汇编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收集成功,体验与享受成功感的过程。
我设计这样的活动:
“收集成功”——制作读后感合辑
孩子们将自己最棒的读后感与读后摘记收集整理好,然后给自己的这本书取一个名字,设计好封面和封底,编好目录,写上一段自己的推荐语,再配上自己设计的精致的书签,最后写上作者——自己的名字。想来应该是一件十分振奋孩子的事情。
2. 延伸阅读
从这里开始,孩子们要好好思考自己未来的阅读计划。我会建议孩子制订未来三年阅读计划。当然这个计划也只是一种暂行性的计划,允许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根据自己阅读的方式与兴趣的转变与成长,进行适当的修改。
开始儿童阅读的导引后,我会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摘记,一起写读后感。孩子们的读后感,摘记卡也成了我进行阅读的部分素材。我发现儿童阅读的开展,给孩子带来了聪慧和真、善、美。
朱永新教授曾提到过:“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儿童阅读能使孩子们的生命得以扩展、延伸和升华,作为导引者的我们实际上也在丰富,圆满自己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