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心要轻轻地敲
“轻轻敲响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是啊,沉睡的心灵需要轻轻地,慢慢地叩响,用时间,用春风细雨般的爱去叩响……
在我第一次任教六年级时,我班有个女生,她的脸上几乎没有笑容,常常是面无表情,仿佛她是这个热闹世界的旁观者,快乐与她绝缘了,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学习也忽上忽下,找她谈话,她也总是低着头,渐渐地,我预想中两个人的交谈,成了我一个人滔滔不绝的独角戏。于是,不管我怎样努力,似乎总是不能打开她的心门。坚冰总会被热情的太阳融化,成为柔柔的水,我不信我的努力会付诸东流。慢慢地,我改变了策略,由直线进攻改为曲线前行。结果真的出乎预料。
看着她冷漠,我隐约觉得这是个有故事的孩子。我没有直接询问她的故事,而是从旁悄悄地打听,从其他的孩子嘴里听到了一个关于她的辛酸故事:她的父母在她三、五岁时便离婚了,后母起先对她还可以,等妹妹出生后,对她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逆转,那个童话中的恶毒后母真实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却没有善良小矮人的帮助,只得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祖父母相依为命,靠姑姑的接济过日子。这些际遇像一块巨大的阴影遮住了本该灿烂的童年。我没有给她怜悯的空洞的安慰,上课时给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下课时不经意的聊聊,在她学习上面露难色时,给予适时的点拨,仿佛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刻意的接近。我一直在找机会,能让她心上的阴影裂缝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那是节作文课,作文题目是“感恩的心”,在启发学生时,我将意味深长的目光投向她,缓缓地说: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伤心事、一些不平事,如果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亲人的付出,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后来作文教上来了,她的文章中再没有仇恨,有的只是深情地回忆,回忆小时的快乐,回忆祖父母的艰难付出,回忆姑姑的帮助…….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我倾诉,我也做了一回耐心的听众,并在她的作文本上发表了我的“高见”:生活有阴也有晴,用感恩的心在阴天生活,也会看到阳光……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不再是冷面人,脸上也有了光彩,也能听到她的笑声,她又重新做回孩子。
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她的生命又重新有了阳光的照耀,我的生命也重新认识了阳光的意义,这就是爱!
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无声的教育也能释放爱的能量。
反思:
爱是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爱则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溺爱只会害了学生,糊涂的爱只能误导学生,只有真诚和理智的爱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引导学生向健康、和谐、友爱、成功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时时体现出对学生的这种真诚和理智的爱,其中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倾听的机会,这也是爱的体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爱学生,就必须倾听学生的呼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处在生理、心理转型期的学生,此时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保姆式的嘘寒问暖,而是能释疑解难的人生引路人,是能随时倾听心声的知心人,给自己一个倾听的机会,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正是播撒师爱的最佳时机。
作为孩子,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地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我觉得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则会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武进区城南小学 张兰 13861069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