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生2个要比生1个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只有1个孩子,他深切体会到了独生子女父母的不易。 “我女儿在国外工作,没在我身边。如果我有3个孩子,即便2个都到外面发展了,那我身边还有1个孩子陪着。”在近日举办的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孙云晓表示,非独生子女一般要比独生子女更会与人沟通。 孙云晓就此解释说,由于非独生子女身边有兄弟姐妹,他在成长过程中没办法只想到自己,他会注意兄弟姐妹的意见看法,这会对他的发展有很多帮助。 韩国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文龙鳞也持相似意见,在他看来,中国人所说的小皇帝一般就是指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能将家庭的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有可能因为备受娇惯,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对独生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时相对比较困难,因为独生子女很难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很难对其他人表示关爱。 文龙鳞认为,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两个孩子,这样父母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时就相对容易,因为非独生子女往往更容易照顾别人的感受,对他人进行帮助。 在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胡霞眼中,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往往更容易适应未来社会,因为独生子女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相对较差,很多独生子女由于在家中养成了一呼百应的习惯,所以他们在进入社会时还是希望凡事都要顺着他。 “独生子女往往希望什么东西他都要先拿到,合作意识、能力相对较差,而未来社会又特别注重团队协同。”胡霞比较说,至少有1个兄弟姐妹的非独生子女合作能力相对较强,能更快融入到团队中。 孙云晓认为,生二胎不仅是生育问题,还是教育问题,“生二胎后,有些父母就很容易对二孩偏心,而这种不公平对待就很容易让老大很失望,甚至会让他产生二孩抢夺了本该属于他的关爱,这会让老大失落、嫉妒。” 胡霞建议准备要二孩的父母一定提前唤起第一个孩子的责任感,千万不能让第一个孩子认为,即将到来的弟弟或妹妹要跟他抢夺物质和精神关爱,要让他能够接纳他人。同时要引导他担负起作为家中老大的责任,让他有自己要保护弟弟或妹妹的意识。另外要让他明白有弟弟或妹妹的好处。更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记者刘盾 杨咏梅 李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