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十多天阴雨连绵中迎来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这个好日子是常州市第九期书法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去镇江焦山碑林参观学习的日子。我们的心情就像那阳光一样灿烂,像小鸟一样雀跃。 已经不是第一次去镇江,但镇江丰富而厚实的文化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青石板的小路,曲折的回廊,与我们隔着数百年的碑石、碑文,静静地伫立在午后的阳光里,悄无声息中传递着中华文明古老的积淀。走在那些漆黑的碑石中,不由自主的就会把脚步放轻,好象每一块石头底下都会安息着一个不平凡的灵魂。从乾隆的御碑到被称为“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张老师为我们细细讲解,这些不同风格的碑石艺术品,仅凭着一把刻刀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就使黑色线条和白色空间的书法艺术,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或清雅圆健、沉雄遒劲,或活泼娟秀、奔放奇逸,或厚拙古朴、严整瑰丽,通过视觉的传递,产生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古人的高尚精神、宽阔的胸怀、磅礴的思想,其生命的活力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喜欢这些碑石,喜欢那石头里渗透的力量与文化,喜欢这些充满人文精神的含蓄的艺术,喜欢这些带些悲凉带些沧桑的亘古的旋律,而在所有这些之间,所能体验的是一种源自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想着,古代的书法家和艺术工匠们是了不起的,在书写镌刻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们一定倾注了无穷的热情,因为一颗完全隔漠的心是无法传世的,他们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应该知道自己将和这些石头一起为后人瞻仰。徘徊在碑林中,手扶冰凉凉的石头,就象是和那些人的对话,仿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能够在流连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同时,也能够真实的体会古人的精神。 古代碑帖是我们书法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它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与无限的生机,并将贯穿于我们的艺术创造之中,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