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课是所有语文科目教学的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中的作文写作在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真实情境下的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关注时代生活,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语文能力。创设学生真实的写作情境,需要教师、学生、教材、学生考核和评估活动等协同推进,关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关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涵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作文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真实情境 作文教学策略 原因探究
学习是具体情境下的产物,真实情境则打通了人们认知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真实情境并不等同于学生生活的实际发生,而是强调真实情境要与学生的经验教育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真实探究相联结。
小学写作中一种最重要的写作方式就是真实作文,它要求学生写真人、写真事,表达学生的真挚情感,对小学生写作的启蒙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一些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对日常生活和某些事情并缺乏充分的洞察力,造成写作时无事可写,最后逼不得已只能胡编乱凑,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显得十分生硬,甚至出现千篇一律的写作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写作,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提高中小学生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立足真实情境教写作,是语文素养指向下写作教学的观念转变,理应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和应然追求。
但实际上,教学偏离真实情境已经成为教育的顽疾。杜威批评说:“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地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库,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是远离行动的。”“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应付生活需要的书面交流技能”,但是写作教学常常是脱离真实情境的。
一、作文教学,无视中小学生的真实写作情境
1.当下小学生写作的现实是:一个学生写,一个教师批,作文的主要读者而且是唯一的读者就是教师。学生写作不是为了与教师或同伴们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也不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缺乏内在的创作动机和表达的渴望。这样的写作是低效的,更是无趣的。
2.很多中小学生写作存在着明显的虚假现状。虚假的写作首先表现为态度的迎合,写作的目的并非是思维表达,而只是为了获取高分和老师的认可,抛弃了最基本的真实,甚至不惜胡编乱造,缺少良心朴实的得体,缺少求真求实的热忱;其次是语言虚伪或巧言令色,导致作文故弄玄虚,或成为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的堆砌。
3.作文课常被诟病没有教材、没有教学规划、没有高效教法。例如,以“过节”为题 , 有老师设计了如下约 10 分钟的写作引导:这中教学设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最大问题就是教师无视学情,无视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境。“过节”的作文引导,不是要让学生回顾如何过春节,而是要思考如此状写是否合理。作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就是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三个设计符合这个逻辑起点吗?
设计1 | 设计2 | 设计3 |
1.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看看北京春节有什么习俗? 2. 联系现实,回忆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哪些场景让你难以忘怀? 3.写一个春节的片段,师生讨论。 | 1.视频播放各地春节的画面,谈谈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2. 你们是怎样过节的?小组交流。 3. 出示习作要求:①能有序写出过节的热闹场景;②将自己的心情与所得表达出来。 | 1. 展示佳作,讨论其写作亮点。 2. 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文的特点。 3. 思考自己可借鉴的地方。
|
设计1: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吗?将北京春节的习俗写在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的作文里合适吗?问题2要求学生回忆春节难忘的场景,虽是自己的生活,但将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好文章吗?作文最忌流水账,如果学生不会依旨选材,这样的写作意义何在?
设计2:问题1的设计看上去很热闹,但这与设计提问1中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相似,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吗?同样设计问题2让学生交流“怎样过节”,对自己的写作又有什么意义?习作要求中的“能够有序写出过节的热闹场景”更是框限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只有让每个学生自由发挥,展示或热闹或感人或令人深思的场景后,在通过对文章主题审视材料,提出批评或充分肯定,让学生学会规避或总结,方能写就有质量的习作。
设计3:学习优秀作文,学生就能写出这样的优秀作文了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怎么能用佳作思维一统之呢?不如提供三篇具有典型错误的文章让学生批评,从而了解写作的“负面清单”,知道应该规避的误区,效果定然更佳。
在当前的学校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的制约条件过多。作文的立意有过多的禁忌,在创作手段上又有过多的禁锢,题材的取舍上面也存在各种顾忌。教师的教学手段通常都是“为了写作而教写作”,特点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的侧重点都聚焦于写作的结构完整、词藻绚丽、内容丰富等,对写作的真实性却往往有所忽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内容上也都大同小异,缺乏实际的写作意义。
二、让写作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发生
王宁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真实情境的教学,正是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关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继而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注重统编教材中真实情境写作的引领
1.真实情境打开了写作的“总开关”
学生对写作训练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交流对象,因而缺乏写作冲动与表达欲望。因此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科学规划和引领。“比如从单元阅读中生发写作任务,以一定情境下的任务作驱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关注读者、关注生活的意识”。写作训练以随文写作或者场景写作为主,都是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任务。例如,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观察日记”,就是在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后生成的写作任务情境,包括文章后面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燕子窝》,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观察记录就是写作的由头。真实情境让写作从“要我写”走向“我要写”,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写作欲望。
2.写作支架让情境写作有“情境”
许多教师对多样性文体的写作还不够理解和适应,所以教材编者设计了情境引导,加强了写作规范或结构的指导,让情境写作真正有情境,有真实情境。仍然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为例,就明确提示了阅读文本对于学生写作具有支架作用。“交流平台”的内容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则提供了对写作任务的理念引领和操作要求。
教材单元学习任务所给的写作任务只是一些例子,并非写作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宝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作为,也将大有可为。教师能够针对课堂实践,运用教学智慧加以取舍和创新,打通单元阅读与时代生活的关联,创设出更多符合学情和地域特色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更愿意写作,让写作为学生的发展助推器。
(二)认清真实情境化写作教学的方向
1. 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写作可以在各种情境中发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捕获各种真实问题,积极梳理问题的情境脉络,将抽象的写作知识内蕴其中,形成有交流目的、对象、话题和表述方式等要素的真实情境写作任务。前文所说的导写,就是写作前的第一步:情境创设。仍以“过节”为题 ,可以作如下导引:
第一步 (导引)
| 1. 先提出思考支架问题:① 你曾在哪里过过什么节? ②这个节最有意义的活动或场景是什么? ③你曾经还在何处度过这个节日?与今年的过节有何不同?④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 学生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大家认为构思最满意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 |
第二步 (纠偏)
| 1. 老师点评:肯定与纠正。 2. 指出常见的错误:①文章缺乏节日的元素,给人感觉是从“最感人或最快乐的一件事”复制过来的。②作品缺少一个清晰的主题、主线。③事件写得平铺直叙,毫无波澜,无法为读者提供审美的冲击。 3. 开具写作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倾听与应答是教师的责任,唯有如此,教师方能释解学生的困惑。我的设计只是先曝光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起笔前,思维方向、路径就得以纠偏。当然,并不是说有了此写作前的引导,学生就会写好文章,还应在学生完成文章后,再度批评矫正。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支架,引导学生将体验和认知转化为写作内容。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情境任务的写作教学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在情境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会即时生成各种话题、问题及学习成果等,这些内容既可以成为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也反映着学生对情境任务的探究程度。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意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某种形式将随机生成的内容及时定格为文字材料;另一方面要结合这些材料正确评估学生对实际情境任务的探究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决定今后的教学。因此,基于真实情境任务的写作教学,如何使学生在热闹的情境中顺利完成任务、有效提升写作素养,尤为考验语文教师引导的智慧。
当然,为了促使学生自省,所选佳作也要反映“真实原则”。一是通过评选选本班或其他班级优秀之作,让学生近距离发现同龄人写作的差异表现,从而获得写作借鉴;二是通过推荐给学生易接受的作家或教师的作文,以更成熟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示意其努力方向。
总之,小学语文真实情境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对作文的创作有重要意义,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取向,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面向未来的作文课堂必然构建于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之上,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推动写作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 ![]() |